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确巫山不是云"出自哪个朝代谁写的什么诗?全诗怎么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确巫山不是云"出自哪个朝代谁写的什么诗?全诗怎么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确巫山不是云"出自哪个朝代谁写的什么诗?全诗怎么说?

全部回答

2019-02-18

0 0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t,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诗人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  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
  穆宗长庆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和大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主要诗作】 离思 菊花 行宫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
  

2019-02-18

200 0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
    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
  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  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t,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
  

2019-02-18

168 0
不知道.

2019-02-18

199 0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取次】草率,造次   【花丛】唐官妓 【注释】①离思:这是诗人悼念亡妻韦丛的作品。  ②取次:挨着次序。③半缘:一半是因为。
  修道:信佛尊道。 【解说】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挨着次序经过花丛,我已懒得看上一眼,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您。
  诗人以比拟的手法,报发了怀念爱妻的深沉情感。   1。《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
   (这是很早以前在爱问网下载下的原文) 。

2019-02-18

165 0
同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