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程序有那些?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渴望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广大考生来说,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又了解和考试相关的其他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为争取面试的机会,为增强参加面试的信心,善于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每一位应试者在面试前必须做好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下面的部分涉及的准备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回答面试问题的准备,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自我判断等方面的准备、应聘材料准备等内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益吐。
一、了解政策,把握形势,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全部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渴望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广大考生来说,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又了解和考试相关的其他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为争取面试的机会,为增强参加面试的信心,善于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每一位应试者在面试前必须做好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下面的部分涉及的准备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回答面试问题的准备,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自我判断等方面的准备、应聘材料准备等内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益吐。
一、了解政策,把握形势,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业生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从微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经过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在
毕业时,社会需求和当年入学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由“短线”变成了“长线”,比如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在1994、1995年入学的时候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也相当高,而等到这批学生毕业时,这些专业却冷了下来,社会需要量也相对减少,给就业造成了困难。
还有些专业,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却仍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大学生只有正确分析自己所处的求职地位,把握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
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每一位毕业生都要把握好机遇,争取迈好这第一步。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
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
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并获得理想的职业。
二、认识和开发自己
(一)认识自己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实际上,自知也是我们应聘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自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一职业,决定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通过自我判断,了解自己在从事公务员职业方面还存在那些不足,需要在考试和面试过程中加以注意,等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自知”呢?下面,我们就从求职应试者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哪些角度来认识自己,二是怎样从这些角度进行自我判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就像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毕业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择业中的良好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
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择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
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择业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3.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4.避免理想主义。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在择业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
5.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自我判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兴趣与潜能、职业适应等关系重大的个人特征。
1.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类别,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二是普通知识和特殊知识的比重,三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四是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比重,等等.这里所讲的“比重”,不仅指数量关系,也指质量关系。
你也许感到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没有多大关系。你并不需要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但是你必须分析你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找出你所特有的或占优势的知识和缺乏的或处于劣势的知识,这样你才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学校是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在求职应试之前,知识结构的分析至少对你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宜的职业。
例如,如果你对计算机软件有渊博的知识,却对管理学一窍不通,你最好还是去搞科研开发,而不要去竞争人事经理的职位。如果你的文字功底很差,就尽量避免去竞争文秘这个职位。二是针对所要应聘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尽快弥补不足,使自己的现有知识结构得到改变以适应职位的要求。
例如,如果你决定去应聘劳动局工资处处长职位,但对工资管理知之甚少,就必须通过看书或向别人请教等方法尽快学些基础的适用的工资管理知识,避免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
2.能力结构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结合就是他的能力结构。
能力的类型多种多样,至少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机械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等等。
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可以划分不同的能力类型,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能力,而且即使共同具有一种能力,但能力的大小会有所差别。
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
知识不能和适应能力完全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上各类职业岗位对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应具有的能力。只有那些思维敏锐、能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面前充分地发挥其创造才能,以新颖的创造去解决问题的人,才称得上创造性人才。
创造能力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2)社交能力。所谓社交能力就是指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培训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通过交往,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提高社交能力的基本途径。
(3)实际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是很难胜任的。
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应该多看、多想、多练。看的多,接触的多,才能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协作趋势日益加强,这就有一个组织协调的问题。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工作、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强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现在社会复杂多变,要适应这种情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度,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具体工作岗位以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需要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做好特殊技能的准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挑选上也和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对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格外青睐。
许多大学生在一入学时,就着重加强了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已取得了国家外语考试等级证书。
这对毕业生择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拥有这些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也成为当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有利条件之一。
总之,求职择业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求职面试前,对自己的能力结构进行判断分析是必要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能力结构。
发挥自己的能力方面的优势,避开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事业成功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来分析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构呢?一是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二是凭经验来判断,三是在同别人的比较来判断,四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判断,五是借助能力倾向测验来判断,等等。
对于一个没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构是件困难的事情,往往失之偏颇,自信心强的人往往过高评价自己,自信心差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能力倾向测验一般比较客观,是很好的评价工具。标准化了的能力倾向测验,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即所谓的诊断功能;二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成功和适应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的潜能,即所谓的预测功能。
在西方各工业发达国家中,能力倾向测验被广泛运用于职业决策和人员甄选录用中,经实践检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所以,你可以有一些标准化了的能力倾向测验来进行自我评价和指导。
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能力倾向测验量表,如文字运用能力测验、语文推理能力测验、数字理解测验、推理能力测验、机械工作能力测验、环境适应能力测验、想象能力测验、判断能力测验、领导能力测验,等等。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测验,如果想追求准确可靠,可向职业咨询专家或心理学家咨询。我们后面提供的心理素质测评内容,相信也会对你自己进行准确的自我判断提供帮助。
一般来说,面试在能力方面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与综合概括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因此你应当对有关这几项能力的测验多加注意,从而在接受测验时作出有利于自己成功的回答。
3.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的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气质类型一般戈盼为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兴奋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四种。这四种类型为典型的气质类型,属于这些类型的人极少,多数人为中间气质型;即以某一气质为主,结合着另一气质型的一些行为特征。
人们的气质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做出评判,选择适于自己的工作,对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与气质相比,人们的性格差异更是多样而复杂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来归纳性格差异,划分性格类型。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可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可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按思想行为的独立可划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人的行为模式可分为A—工型,A—Ⅱ型;B—Ⅲ型,B—Ⅳ型和X型。
面试过程中还是比较注重个性评价的。例如支配性、合作性、独立性、灵活性、自信心、责任感、自制力、重印象性、掩饰性等都可能成为被考察的对象。一般来说,个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以你在应试过程中不要过于掩饰自己,要表现出真正的自我。
但是,当你明确知道应聘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征时,或当你明确知道主考官所期望的个性特征时,你不妨做些掩饰,使自己表现得适于工作的需要和主考官的期望。我们在本书后半部分提供的心理素质测评内容,相信会对大家认识和判断自己的心理特征有所帮助。
4.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
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对某项职业的兴趣及其能力的适应性;
对其完成某项职务功能及取得一定的工作绩效有直接影响。求职应试是一个了解自我、寻找职位、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没有经验的求职者经常在谋职中失败,或是经常易职,总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求职者不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没有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感情用事,随波逐流,盲目选择。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要尽量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确评价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是正确选择人生职业道路的关键。
评价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哲学上属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在心理学上,则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人社会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
虽然,在一些基本观念上,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然而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美好的向往并不可能全部实现,在许多场合,需要每一个人在这一得和那一失中作出选择,在众多的条件中,你认为孰轻孰重呢?左右你的选择的,就是你的价值观。
比如在选择职业时,又要工作舒适轻松,又要工资高、奖金高,就常常相矛盾,那么在最后的选择中,你倾向于收入高?还是倾向于工作轻松呢?又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又要不断有突出成就,又想安稳太平,也常相矛盾,出成就常常要冒风险,而无所作为,则常常最为稳妥,在这两者之间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通过职业价值观测验,你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
了解了自己的价值观,你就可以理解在有些问题上你为什么和你的同学或同事的看法有出人了。同时,以此为基础来考虑一些问题,或对一些问题作出抉择,可能会更符合你自己的心愿,也可能使你在处理问题上趋向于更成熟、更理智、更客观。
面试很注重对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的考察,主考官会经常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应试者应当事先对应聘职位进行尽可能多的了解和分析,以便使回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证明你具有适应于该职位的特性。例如你要应聘人事局局长秘书一职,你就可以谈及如下内容:我喜欢保持桌子和房间整洁,喜欢抄写文章或信件,为领导写公务信函与报告,能熟练操作电脑,善于在短时间内分类和处理大量文件,喜欢阅读与人际交往有关的书刊,喜欢交谊舞,喜欢出席正式会议,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热情,等等。
心理素质测验则是对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的最好的、直接的评价,在本书后半部分,考生可以自行测试验证。
(二)自我开发
经过正确的自我判断与评价,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个性心理、职业适应性等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着一段差距,找出这个差距是你的重要成果,但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则关系到你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意义重大。
那么,怎样才能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呢?主要靠自我开发。因为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只有产生于自身内部才会强大和持久。学习和提高关键靠自己主观的努力,自我开发是前进的源动力。
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更新相对于能力结构和个性心理的完善与更新而言比较容易,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更好办些。
关键是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关注时代的进步和对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掌握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力结构的完善与更新相对来说更为困难一些,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实际经验的积累。
因此要想提高能力必须注意把握机会进行实际锻炼,如果缺少实践机会,可以进行一些模拟训练,效果也比较好。个性心理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人要清楚自己个性上的弱点,有针对性做持久的努力,就会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状态。
为了争取面试成功,应当了解主考官对应试者所期望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等,但是这种期望由于主考官的素质不同和职务要求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无法一一举例和分析。但我们可以从面试对应试者的一般要求来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1.开发创造官9力。创造力是产生新颖、有用构想的能力。人的创造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分。
在科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围绕同一个课题,不同的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层开竞赛,就像不同的登山者从四面八方同时攀登一座高峰,不知道谁有希望最先到达光辉的顶点。
难决胜负、平分秋色的结局当然有可能出现,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建立了微积分的基本体系,达尔文与华莱士分别提出进化论学说而同时发表论文……然而,更多的情况却是有一位佼佼者捷足先登,独占鳌头。
在承认创造能力有差别的前提下,专家又认为创造能力是可以开发的。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集中表现,是智力的核心。一般认为,构成智力的稳定心理特性,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各种因素。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些智力要素除了天赋条件外,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在接受教育、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创造能力能得到逐步开发。
同学之间或同一师承的许多人中间,若干年后学识、技艺、能力或成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关键就在于创造能力的大小。一个人要想达到较高的创造力水平,就必须多加锻炼。开发创造力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定能够创造的信心。
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你认为能做什么事,你就能做什么事。”我们不能极端地去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信心乃是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是积极人生的开始。每个人切不可低估自己,更不能让疑心抹杀自己的创造力。
第二,放开想象。一个人要想富于创造性,必须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好奇,掌握开发创造力的方法,如综合、移植、杂交、改变、放大、缩小、转化、代替、颠倒、重组等。第三,开发潜意识。
人们的意识,犹如冰山,只有十分之一在工作中显露出来,其它十分之九都是潜意识。每当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时,这些问题就会与潜在意识发生激烈的碰撞。这时需要把想解决的问题与自己记忆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比较。
在这种比较过程中,脑子中的潜意识,常常会与要解决的问题碰出思想的火花,使你豁然开朗。潜意识是人们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结果。知识越深厚的人,经验越多的人,横向联系越广的人,潜意识越多。
2.沟通能力的自我开发。
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思的传达,也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念,表达感情的过程。通俗地讲,所谓沟通就是对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对话。面试过程就是一个主考官和应试者的沟通过程。因此培养和开发沟通能力对面试的成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沟通能力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有利于沟通的心理和行为。尊敬别人和自己,沟通时直接、诚恳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和看法,要避免产生防御性沟通, 首先要对事不对人;其次是交谈中要诉诸共同的目标,而不用运用控制的方法;另外,要使用武断性的语言。
第二,减少使用专门术语,尽量使用对方容易理解的语言,增加传播内容的可接纳性。尽量多用具体化的语言,非用抽象语言不可的时候,要鼓励对方反馈,以促进彼此的了解。沟通的选择要合乎正确、简洁、适当、经济的原则,所谓正确、简洁,指不要选择意义容易混淆的言词;适当是指语言合乎主题、场合及沟通参与者的需要;经济原则是指语言要易于理解。
第三,妥善运用非语言信息。说话的语气既不要迟钝,也不要尖刻,而要自信、平静,肯定而有力;音量要大到足以让人听清楚,但又不可乱喊乱叫;目光要保持适当的接触,让双方有参与和受重视的感觉。此外,姿态必须表现出关心而非高高在上的样子或卑躬屈膝的形象。
第四,培养正确的倾听方式。正确的倾听方式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正确有效地倾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注意把握主题,不要先人为主,不要只注意听到事实,表现出对谈话的兴趣,注意说话者的非语言信息,不要害怕听到非常困难或复杂的信息,积极思考。
3.信心的培养与开发。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条件,几乎任何职业都需要从业者有自信心,因此,任何面试都有关于自信心方面的考察。培养和开发自信心对面试成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开发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努力,采取正确的方法,就会有所成效。
开发自信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区分自信的行为和不自信的行为。不自信的行为有两种,一是屈从,二是粗鲁。屈从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不正当要求忍辱退让;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观点和感受;易受他人左右。
粗鲁的表现是:提出自己的要求、感受和主张,而不顾或轻视他人的观点;因出现的问题或失误责怪他人;讽刺、不友善或持恩赐的态度。自信的表现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和感受时,也尊重他人所拥有同样的权利。
第二,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表现出自信的行为,即使只是形式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行为经过反复和强化,最终将从形式转化到本质。第三,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自我奖励。第四,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要知道每个人的长处大多不是天生的,只要经过艰苦努力,,人总是会进步的。
第五,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要追求尽善尽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你有缺点是正常的,不要为此而羞愧,而应积极地克服和改正。
三、认识本行和招聘单位
现代社会,信息非常重要,谁能及时、迅速、准确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大量信息,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成功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而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1.认识本行
应试者对自己有兴趣加入的行业应该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在面试时应付自如。要令主考官相信你对某行业确是兴趣浓厚的话,你不但要对本行业有基本的认识,还必须了解最近的发展及将来的发展趋向和前景,如果提不出客观的证据或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说法,相信主考官听来只会感到啼笑皆非。
要收集各行各业的资料有很多种方法,跟该行之内的资深人士倾谈是一个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他仃怀但深入了解行业的近况,并且对行业的苦与乐以及实际困难有第一手资料。如果你打算人行的话,也不妨接触一些近期加人该行业的人,听取他们的亲身体验。
这些都对应付面试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倘若主试者问:”你为什么认为该行业最适合你”时,上述的资料将大派用场。
你也可以通过文献来搜集更多行业的发展近况。特别是申请更高级的行政或管理职位时,更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
主考官可能要求应试者对各行各业的本地及国际情况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在面试之前,应该经常留意报刊这些方面的新闻报道,及经常参阅专业期刊。
此外,下面还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2.认识招聘单位和职位
面试前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进行调查研究,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不了解,会造成你在面试过程中心里没底,处处被动。面试有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就是求职动机。主考官经常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吗?你为什么来应聘?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你为什么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