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上海经济为什么比北京广州发达

全部回答

2022-04-24

0 0

    尽管GDP不再是各地政府争相追捧的主要“指挥棒”,但是GDP总量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排名也仍然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19年城市统计数据出炉后,我们看到第一梯队的城市排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微妙变化:上海和北京逐渐拉大了同深圳和广州的差距,也将四城以外的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
    北上领先广深,提前步入三万亿梯队上海在2017年进入GDP“三万亿元俱乐部”,而2018年北京也顺利进入这一梯队。但是,深圳和广州在2017年才进入GDP“两万亿元俱乐部”,想要步入“三万亿元俱乐部”大概还需要几年。
  2019年上海GDP达到38155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基本可以在明年进入四万亿元。  北京在2019年的GDP为35371亿元,同上海市尚有差距,但是基本上二者处于相持状态。
  深圳的GDP为26927亿元,而广州为23628亿元。紧随其后的重庆GDP为23605亿元,同广州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之后的苏州也已逼近两万亿元,GDP达到19235亿元。  在2015年,北上广深四城之间的GDP差距还不超过一万亿元,但是如今京沪的GDP都比广深超出了约一万亿元。
  考虑到四城目前的经济增速相差不大,经济总量的差距将直接决定可能导致未来差距难以弥合并可能进一步拉大。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总量同北京和上海的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了?这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格局重新洗牌?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各国普遍存在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迹象,“大城市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
    在一个国家内部,所有城市的人口规模排序会逐渐接近于齐普夫定律(Zipf’s Law)。这意味着排序第二的城市人口总数是第一名城市的二分之一,排序第三的城市人口是第一名城市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
  对中国城市相关的研究都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和排序基本接近于齐普夫定律的预测结果。  如果城市人口排序存在这种发展趋势,那么城市经济总量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可能?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一直被认为同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
  北上广深同列一线城市,但是如果京沪和广深的差距继续拉大,那么四城内部是否会发生分化?比如,京沪(三万亿元GDP)成为超一线城市,而广深渝(两万亿元GDP)成为一线城市,万亿GDP城市为新一线城市,而其他城市为二线、三线或四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四城GDP的规模分化只是暂时的现象,还是可能预示着中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洗牌?从GDP预测来看,的确存在由量到质的变化需要关注。当新一线城市津津乐道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的喜悦时,一线城市内部的差距在悄然拉开。
  广深经济总量同北上差距为何越来越大?首先,城市的行政级别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因为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在决策自由度和资源分配权方面都占尽先机。  京沪作为直辖市都能享受更加优惠的中央政策,而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广深则难以企及。
  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的政治优势,使大企业纷纷将区域或全球总部设在这里,这使总部经济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次,经济发展同经济结构关系密切,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差距决定了经济总量的差距。如果从城市经济结构来看,京沪和广深的主要差距反映在第三产业的占比上。
    北京(83。52%)的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其他三城,自2015年以来占比就超过八成。其次是上海(72。73%),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七成。广州第三产业占比(71。62%)接近上海,表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第三产业。
  深圳(60。93%)和其他三城的差别最大,第三产业占比一直徘徊在六成,这同其制造业发达和占比较高有很大关系。  考虑到金融、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引擎,较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城市就更有可能占得先机。
  再次,同北京和上海相比,深圳和广州处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使其经济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深圳和广州蓄势待发,如果能够尽快实现经济转型的话,此后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同京沪的差距。
    但是,上海和北京都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的样本城市,国家对京沪“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视有加,为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大力支持,也为其做好企业服务并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当然,我们在考虑GDP总量时也应考虑人均GDP,毕竟后者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更优指标。  上市总人口为2424万人,北京市为2171万人。相对来说,深圳和广州的总人口分别为1302万人和1491万人,同京沪两市相比人口规模相差较大。
  这使四城的人均GDP排序为广州(18。15万元)、深圳(18。06万元)、北京(16。29万元)和上海(15。74万元),同GDP总量的排序恰好相反。  但是,考虑到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北京和上海在这两个方面占尽先机,而深圳和广州与二者的差距在短期内很难缩小。
  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视角就是城市群的概念,而这是广深同北京和上海缩小差距的希望所在。如果看城市群的话,那么广深所在的珠三角可能又胜过京沪两地。  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和大都市圈日益风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看单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应考虑这些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发展如何。
  从GDP总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来看,三大经济圈占了12个。除了北上广深以外,长三角经济圈的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榜上有名,珠三角经济圈的佛山和东莞位列其中,而京津冀地区只有天津。  由此可见,上海所在的长三角经济圈拔得头筹,整体实力是全国最强的,并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广深引领的珠三角经济圈也同样表现抢眼,多个制造业城市都有望跻身中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列。相对来说,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缺少旗鼓相当的伙伴城市。这同城市群的结构有关,因为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度”较高,其次是上海,而广州和深圳则较低。
    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自转带动公转”,引领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

2018-09-03

2 0

首先他是一个经济特区,链接了世界经济的动脉,再而也是比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很多重大的经济交流 人文交流都在上海,现代化气息很浓,国内没有地方可以跟的上它的节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贸易
保险
银行业务
经济研究
股票
商务文书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个人理财
基金
外汇
金融
证券
银行
黄金
期货
财政
商业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经济指标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率
物价上涨
市场需求
国民经济
利率政策
经济预算
财政分权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收入分配
政治经济
经济访谈
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贸易经济
资本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
国有经济
财政赤字
通货紧缩
宏观政策
经济效益
p2p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资本运作
供求关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