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王致和臭豆腐是怎样创制出来的?

王致和臭豆腐是怎样创制出来的?有何名气?

全部回答

2016-09-26

61 0
     清康熙八年(1669年),安徽省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进京考试名落孙山,欲归故里,又苦于路 费没有着落,只好留京等下科再考。幼时曾在家做过豆腐的王致和为维持生计,便用手推的小 拐磨,每日磨上几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销售。
  有一次,豆腐卖不出去,剩下较多,又时值夏季,怎 么办?猛然他想起家乡有用豆腐制成酱豆腐的,但具体不知怎样做法。   他试着将豆腐切成小块,加盐及花椒封在坛里,一直没管它,到秋凉之后,他才想起这些豆 腐块来。
  这天,他刚打开坛盏,一股臭气便扑鼻而来,再一仔细看,豆腐已呈绿色了。他好奇地 人口试尝,味道却很美,送邻里人品尝,也一致称赞。结果“臭”名远扬,从此“王致和臭豆腐”生 意越来越兴隆。   王致和官运不通,屡试不中。
  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索性在延寿寺街路西建作坊,立招 牌“王致和南酱园”,雇师招徒,专做起臭豆腐的买卖来。 到了清末,王致和的臭豆腐竟然成了慈禧太后的御膳珍品。那时,御膳房每天要为慈禧准 备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浇过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新买来的。
    但有时 去晚了或赶上“王致和”停业盘底,买不到新的,太监们就只好用剩下的顶替。 慈禧为考验侍奉她的太监,有一次在进膳时,把一粒花椒暗藏在臭豆腐中。到了第二天进 膳时,慈禧拨开碟中的臭豆腐一看,那粒花椒果然还在,于是她严厉地处罚了主管太监。
  从此, 太监们只好到“王致和南酱园”去求方便,以保证不误“上用”。   臭豆腐一经“上用”,身价更高了,“王致和”门前的三块立匾,均彩绘龙头,以示“大内上 用”。“王致和南酱园”六个字,分作两块匾,分别由状元孙家鼐、鲁琪光书写◦孙家鼐还为其写 了两副门对,一副“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副“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幵鸡趾鞭 芙蓉”,两副门联四句的头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致和酱园”。
     “王致和”主要产品腐乳,俗称酱豆腐和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的发酵佐餐食品,由于精良 的选料、精湛的工艺、祖传的秘方及上百年的制作经验成为京味一绝,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品 种有青、红、白三类,风味分为高档精制、中档风味花样和腐乳三类,包装有小瓶包装和坛装 两类,还兼营江米红曲、涮羊肉调料、腐乳汁和调料等。
    大块腐乳、王致和臭豆腐、桂花腐乳、 甜辣腐乳经中华国产精品推展会研究和消费者评估被认定为国产精品,“王致和”被贸易部 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