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腊八节是哪一天?

腊八节是哪一天?有怎样的习俗?

全部回答

2016-09-25

49 0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无论北方和南方,几乎家家都要用江米、小米、红豆、红枣、桂圆、花 生、莲子等熬粥,并将此粥称为“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不少说法,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佛祖释迦牟尼曾遍游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求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现在印度的比哈尔邦尼连河附近)时,又累又饿,昏倒在地。  这时,一位牧牛女子见此情 景,急忙把牛奶煮了,一口一口地喂他,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健康。
  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 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施舍饮食的日子。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信奉佛教的西域大月氏国国王派使臣伊存到长安,西汉的 博士弟子秦景宪跟着伊存学《浮屠经》。
    从此,佛教始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 年),羽林郎蔡愔奉命出使西域,专门求取佛经和佛像。后来,他们到达了天竺国,找到了佛教的 大师们,并向他们转达了汉明帝想要取经求佛的虔诚愿望。
  大师们遂派竺法兰和迦叶摩腾两位 大师带着许多佛经,随蔡愔等人来到了中国。  汉明帝欣喜异常,特从国库里拨出一大笔钱,又从 各地调来许多能工巧匠,在洛阳城里修建了我国第一所佛寺。
  因为竺法兰和迦叶摩腾是用白马 驮经而来的,所以这所佛寺被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建成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佛门典故和传统做法也越传越广。于是,腊月 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制“腊八粥”的习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自周代起便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了。“腊”,本是岁终的一种祭祀名 称。因为在大收之后又比较空闲的十二月举行,也便渐渐将十二月叫作“腊月”;又因为腊祭所 拜之神有风神、雨神、水神、火神等共八位,故称“腊八”。
  至于祭祀的具体日子,有时在月初,有 时在月底,并不固定。  后来,人们为了好记,也为了表示对八位神仙的虔诚,才定为腊月的第 八天。 关于腊八那天要吃腊八粥,最初源于吃红豆粥以避瘟疫。
  据说,上古颛顼帝的三个儿子死 后变成了鬼,专门惊吓人家的小孩儿,从而导致小儿惊风。但鬼怕赤豆,所以腊八节用赤豆粥驱 鬼。后来,人们又引申为吃腊八粥不但可以驱鬼邪、逐瘟疫,还可以庆丰年、讨吉利,于是又逐渐 变成了一种庆贺五谷丰登的习俗。
    在有些地方,人们还时兴在吃腊八粥之前要先盛上几碗摆在 供桌上,敬神祀祖。祭祀后,再将它分盛食盒中馈赠亲友。随后,一家老小再聚在一起吃。若有 亲人外出未归,还得将他的那份留出来。
  有的人家还让家畜家禽吃,甚至将粥洒在车、磨、碾上, 涂在果树上,意思是丰收也有它们的功劳,以示诚意,并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农谚“腊 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迎丰年”,就寄托了百姓祈望幸福的淳朴愿望。
  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 寺院和民间却都将这一天视为重大节日,并都有吃腊八粥的习惯。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腊八粥,不少史籍均有记载。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十二月八 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 粥而食也”。“七宝”是指撒在粥面的杏仁、桃仁、果脯等,“五味”则指江米、黄米、豆子等煮 粥的五种主料。在元代,腊月初八,大都是“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 员士庶作朱砂粥”。
  到清代,腊八粥的食俗最盛,这天京师各寺院,“寺钟腊鼓响郎当,香积厨 中笋蕨香。  内史传宣颁果粥,深宫一样礼空王”;而民间,则是“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 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至今,在北京最大的喇嘛寺院雍和宫内,仍有一 口直径2米、深1。 5米的大铜锅,此锅就是当年专为清室和文武百官等熬腊八粥用的那口富 于传奇色彩的大锅。    到了道光年间,可以说腊八粥发展到鼎盛时期◦据说,道光皇帝还曾作 《腊八粥》诗一首,诗曰: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保健养生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