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为何毅力非凡?

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为何毅力非凡?

全部回答

2016-04-08

52 0
    《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胡三省(1230-1302),谱名满孙,字身之,一字景参,以《论语》中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取名“三省”。胡三省是浙江宁海中胡村人,村落位于山谷涧溪旁,多古梅树,他从小就以古梅凌寒傲雪的精神自励,后世尊他为“梅涧先生”。
  胡三省自幼受父熏陶,酷爱读史,14岁开始阅读《资治通鉴》,26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莅政恤民”之余,遵循父愿,注释《通鉴》,注文的密度甚高,工作量极为繁重,历时二十载,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完成《通鉴广注》九十七卷及《著论》十篇。
    然而,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南侵,临安沦陷,胡三省在逃难新昌时,将《通鉴广注》书稿装进木箱,掩埋在村旁的山野里。乱过返家,发现书稿全被窃贼盗劫,文稿遗失殆尽。
  胡三省虽悲痛万分,但毫不气馁,又重新写起,时年他已46岁。他闭门绝客,日夜疾书,在陋室寒窗之下重新注《通鉴》,此时无论在经济、交通、书籍资料等条件,远比在仕途时注释《通鉴》要困难与艰辛得多。    但胡三省“知吾道之愈难,写心声之悲愤,听涧水之潺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坚韧不拔,寒暑九涉,终于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完成巨著《资治通鉴音注》。
  中湖村的山涧古梅对胡三省完成《资治通鉴音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长使寒梅伴涧芳,青山不为折腰辱”,成为胡三省一生的写照,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高洁的品格,激励他成为南宋末年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