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如何防治柑橘类果实贮藏期间的青霉病和绿霉病?

如何防治柑橘类果实贮藏期间的青霉病和绿霉病?

全部回答

2016-04-09

63 0
     青霉病和绿霉病,一直被视作柑橘贮运期间的重要病害,烂果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高达50%〜70%。 (1) 症状青霉病和绿霉病症状很相似。
  发病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用手轻压极易破裂。此后在病斑表面中央长出许多气生菌丝,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展成白色近圆形霉斑。  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由于外缘由菌丝组成的白色霉斑扩展侵染快,几天内便可扩展到全果湿腐。橘园发病一般始于果蒂及邻近处,贮藏期发病部位无一定规律。 (2) 发病条件 ① 温度和湿度。
  青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8〜26°C,绿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C,略高于前者。  所以贮运中前期多为青霉菌,腐果后释放出生物热能,促使果堆温度升高,后期绿霉病发生较重。
  二者在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发病迅速。 ② 伤口。虫伤和采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侵染。空气中的细菌从伤口侵入造成伤部腐烂产酸,促进青霉菌、绿霉菌的繁殖。   ③ 贮运管理。
  果实采收后,水分含量大,呼吸作用未停,释放的生物热能多。如采后马上进行包装处理,会造成果群中温度高、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危害。 (3) 防治措施 ① 橘园防治。
  采果后全园树株喷一次0。5°B6的石硫合剂,如气温较低,可加到1°B6。  冬季施肥时,翻一次园土,把土表霉菌埋于土中。合理修剪,去除荫蔽枝梢,改善通风透光环境,降低株间过高的相对湿度。
  9月中旬,喷1〜2次杀菌剂保护,特别是要尽量喷到果。药剂选用常规品种,如托布津、退菌特、波尔多液等。 ② 贮藏期防治。选择晴天采果,轻采轻放,不让果损伤。  挑出虫伤果和机械损伤果。
  用50%多菌灵600倍液加对200mg/kg的2,4- D混合液浸鲜果lmin,晾干,置放3天再用薄膜单果包装入箱。用特克多1000mg/kg加2,4-D 200mg/kg可使发病率控制在 3%〜12%,略优于多菌灵。
  经贮藏后,处理甜橙的品质、风味差异不大。  甜橙若浸果lmin,全果残留不超过极限量10mg/kg,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高残留量极限。甜橙、化州橙、蕉柑、温州蜜柑、沙田柚等品种处理后贮藏3个月以上,好果率一般达90%以上。
   用仲丁胺100倍液加100mg/kg伊迈唑加150mg/kg 2,4-D,或仲丁胺100倍液加100mg/kg伊迈挫加赤霉素(GA3) 100mg/kg对红橘和蜜柑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用特克多500mg/kg加抑霉唑166〜332mg/kg可兼防黑腐病。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