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中国的长城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中国的长城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叫什么,是怎么建立的?

全部回答

2014-01-29

139 0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筹备 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  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  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
  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
    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展开了。 选址,是要面临的考验之一。要在终日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
  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 奠基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连同之前四个多月筹备的500多吨共千余种各类建站物资,从上海起航,开始了远征南极的旅程。
     在近两万公里的横渡太平洋航程中,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队还进行了全航程的、连续性的海洋科学考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11个学科项目。
   12月25日12时31分,“向阳红10”号船驶入南纬60度——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这便意味着我国的船只第一次驶入了南极,我国首次自己组织的南极考察队抵达了南极。   3天里,专家们顶着恶劣的天气,先后考察了爱特莱伊湾、纳尔逊岛,阿德雷岛(亦称企鹅岛)、菲尔德斯半岛等5个地方。
  最后来到的是菲尔德斯半岛南部,一片台阶式的鹅卵石地带。 地质学博士刘小汉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属卵石滩型,卵石带以上为第三纪玄武岩片状风化带,硬度适中,适合建站的特点有不少:平整开阔,海岸线长,滩涂平坦;有三个淡水湖,水质良好,适于饮用;适宜多学科考察;和其它站区距离远,较独立;距智利马尔什基地机场2。
    3公里,交通便利。 经过队员们多次实地勘察研究,多方权衡后,确定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南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1984年12月31日10时(北京时间1984年12月31日22时),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隆重举行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
     完工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三、五、十三次队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
    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 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冷冻房,茶水间,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