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古代审讯中的"五听"具体指什么?

古代审讯中的"五听"具体指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6-29

0 0
    "五听"是指中国古代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这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影响较大。《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后人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然",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自西周起,以后各朝各代均将"五听"作为刑事审判的重要手段,如《唐六典》规定:"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直到清朝,"五听"仍然是刑讯的后盾。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