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潍坊白浪河的历史 谢大家

全部回答

2007-03-02

0 0
    徒步白浪河志愿者的日记——白浪河行吟 --------------------------------------------------------------------------------  日期:2006-7-14 10:37:00  来源:潍坊晚报 公元 2006年6月30日至7月5日,我参加了《潍坊晚报》组织的潍坊市志愿者徒步考察白浪河的活动。
    我从前外出旅游时,均随身带着纸笔,随时记下一些东西,以备以后作为回忆的依据。这次晚报特意分派一项任务给我:每天以日记的形式,为报纸提供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这对于我不是太难的事,于是爽快答应。
  后来的行程中,我每天均按时交差。但因为报纸发表时延迟了一天, 少发了一次。  考察结束之后,静下心来想想,有很多内容还能填充进去。于是在原有日记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加工整理。
  现在将它们贴在这里,如有朋友们闲荡到此,可以瞅上一瞅,权当歇脚。或许您本来是想看到一只野鸡,不想却扑棱出一只斑鸠,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聊胜于无吧。为了更像一篇文章,我还装模作样地给每篇日记都起了一个题目。
     我们站在源头上 ( 6月30日) “有多少人羡慕你,只因为你年轻。”歌里是这么唱的。然而有时也不尽然。今次参加徒步考察白浪河行动,我就占了年龄大的优势。
   当天上午 10时许,我们在白浪河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  然后由本次活动的赞助单位――东风标致百大天狮店用7辆崭新的标致307型轿车载着12位志愿者和潍坊晚报的4位随队记者以及其他媒体的同行,从潍坊一路浩浩荡荡地到达了昌乐县昌乐县 唐阝吾阝 镇孟家峪村东北的打鼓山。
  此山是死火山的遗物,貌不惊人,海拔仅379米,只能算是丘陵。  11点,全体队员来到“白浪河之源”立碑处。由村里的王世敬大爷和志愿者宇丽丽(她是昌乐县医院的一名护士)一起为“白浪河之源”石碑揭幕。
  然后我们集体向村里的学生赠送了书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我个人将原先准备的一些关于怎样学习写作的书和几个本子、两盒水彩画笔,都交给了村支部书记王世喜,请他转给需要的孩子们。   接着,大家一起下到山脚下,在这里我们看到一方水井,水深一米许。
  这就是流经潍坊市区的白浪河源头之水。我们从井里提上一桶水,尝一口,甘冽,滋润。 白浪河源头的环境不如想象得那么美好。周围三面环山,但树木稀少,火山石裸露在外,有的已经风化,有的还很坚硬。
    放眼望去,只有一棵几十厘米的树勉强可以称作“大树”。当地百姓说, 1958年之前,周围山上满目青翠,许多大树一人都搂不过来,后来因为大炼钢铁,把树给伐了(作孽啊!),从此就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这个白浪河第一村,现在是山岭地薄,缺水严重,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自然不快。   目前地学界对如何确定一条河流的正源(又称源头),尚存在一些分歧。比较一致的意见有以下三点:一是“河流唯远”说。
  以距河口最远点作为河流的源头。依照此说,发源于打鼓山另一侧的小猪河比我们所在的白浪河要长许多;二是水量多寡说。以水量大者为正源。三是传统习惯说。  维持人们长期以来的普遍看法。
  白浪河以孟家峪村东北为正源,正是应了这一说法。因为它从发源到入海口,始终以“白浪河”的名字相贯穿。 著名作家李存葆先生谈到黄河时曾说:“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当是一条无出其右的圣河。
  这圣河早已演变成一种偌大的文化符号,凝结在华夏历史与传统的骨髓中,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  ”我觉得,对白浪河,潍坊人亦当如是观。 晚上,我们就睡在源头旁边的一片杨树林里。
  两人一个帐篷,大家对于这种陌生的野外生活感到既好奇又新鲜。 走进自然 走进历史 ( 7月1日) 7月1日是白浪河徒步考察正式开始的第一天。   上午 8时,我们从白浪河源头出发。
  老天真是给面子,一直维持着阴转多云的状态。中午时分,飘了几个雨点,甚至有雷声从头顶滚过,但终究没有下大。 源头除了那口水井以外,向下很远才有断续的水流。几座水库的理论容量与实际蓄水量不成比例。
  河道到了高镇村之后,靠了泉水的相助,流量开始增大一些。  然而,村前池塘里垃圾随处可见,令人不免心寒。行至崖下店子村,河道徒然拓宽到五六十米,时见挖沙船在繁忙地操作,已经严重威胁到河道与良田的安全。
   昌乐在古代,官宦人家较多,是重要的政权所在地。这从我们沿途所经过的村庄名字上就可作出判断。典型的要算南申明亭了。  史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申明亭,凡民间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均须先在申明亭调解。
  里长及县衙的有关吏员,对双方晓之以利害,说服当事人让步,妥善解决。少数经调解无效者,可拟状击鼓,由知县升堂审理判决。由此可见,现在的南申明亭村在明朝时期可能就是政权所在地。  其它如大傅家官庄、小傅家官庄、下皂户、大宅科、小宅科等等,想来也肯定有来历。
   晚上宿昌乐马宋镇仓上村。 艰苦方显志愿者本色( 7月2日 ) 今天是艰苦的一天。 早上 7:50出发,除了中午吃饭稍事休息外,一路上基本没有停脚。
    因为每次休息只能算“暂停”,从来没有超过10分钟。此段河道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改道较多,崎岖不平。我们只好逢水趟水,遇山爬山。劳累岂止“辛苦”二字可以概括。许多人的脚上都打了水泡,却没有一个人落伍掉队。
   不少事情着实令人感动。比如记者,因为要全景报道这次活动,他们几个人牧羊犬般跑来跑去,行程远比我们更多。  而一到驻地,队员们都吃饭、休息了,他们却要继续忍饥受累,抓紧写稿发稿。
  队员张世萍一路上两过家门――老家和厂家而不入,其父母买来冷饮,慰问我们,许多人与她本人一样,眼中有些潮湿。 这一段河道奇宽,沙质极好,湿地中白鹭、苍鹭等不时诱人眼目,如加以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相信会成为鱼米之乡。
     其实昌乐在古代,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最值得一提的是周朝武王封姜子牙为齐国的“首相”:“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营丘就在我们所经过的古城村。
  然而此说有争议,连《辞海》也是两说并存。我对此经过 打整梳理,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姜太公首先建都在营丘(即现昌乐古城村,范围可能扩大到营丘村),后又迁到臧台(现青州)等地,到齐献公时才迁都于临淄。
    这无疑是大家均可接受的一个观点,但或许也是一个和稀泥的观点。 箪食壶浆迎亲人 ( 7月3日) 早上 7:30从白浪河水库出发。这一段河道,恰是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景观区所在,据说投资数亿元,决战在即。
  我们这一次的考察也背负着为历史留下影像、文字资料的使命。  此段水量增大,景色优美,芦苇长得极盛,小渚与水湾随处可见,令我忆起江南的水乡生活。 由于昨天所走的河道被取沙者滥采乱挖得厉害,我们走了几个 S型的路,直到晚上7:30分才到达目的地――白浪河水库。
  大家的体力均有所透支。今天走起来比较吃力。脚上的水泡不断增加。  幸亏护士宇丽丽和多面手李永柱带了药品,为大家解除病痛。当队伍进入市区后,一些志愿者的家属提前等在了所经过的地方,与分别了几天的亲人相见。
  因为我们毫不知情,所以当亲属一出现时,真是意外的惊喜。柱子(李永柱)、马大姐夫(嵇克忠)、领队韩巍等,都享受到了这种待遇。柱子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时,还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家先是起哄,后来看到他真动了情,又陪着他湿了眼睛。
  所有来探望的人,几乎都为我们带来了好吃的。瓜果梨桃,牛奶冰糕一应俱全,全体队员顿时精神为之一振。 中午在北宫大街、四平路口交界的小楼腰花饭店用餐。此次的赞助单位、天狮经理韩军先生犒劳我们一行。
  妻子给我送了换洗衣服,顺便带回被汗溻透了的衣服。  她特意到超市买了两个西瓜,送给大家吃。 我们从城区经人民公园、风筝广场、白浪河广场与河道结伴穿城而过。在北方,像潍坊这样一城多河的现象比较罕见。
  有人因此提出,潍坊的母亲河应是潍河和虞河,排除白浪河。其实不然。只要她使沿河百姓受惠,都可以称之为母亲河。白浪河流经昌乐、坊子、奎文、寒亭等县区,受益人口 60多万,水利工程浇灌和保护农田35万亩,这是多大的恩泽! 下午到达目的地东杨庄后,我又强忍劳累,走了 10里路,去龙爪树村看了龙爪槐。
    相传从唐太宗李世民封此树为“龙爪”后,千百年来,龙爪树枯了又荣,荣了又枯,现在已经是三四代了,此树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山东无死槐”,信然。 我们的责任重 ( 7月4日) 今天是苦、累杂糅的一天。
   脚上的水泡一个接着一个,又胀又痛。  那滋味着实难受。我有时暗想,就权当这双脚不是自己的,随它去痛吧!我们沿东北方向前进,河道里的水逐渐增大,质量也有所下降,二者显然都与企业排水有关。
  本来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已经很强了。在有的河段上,荷花、芦苇构成了赏心悦目的风景。但因有些单位直接往河道里泼脏水,所以造成污染加重。  这种行为其实已经超越道德的底线了。 路过泊子乡东常寨村,我们去参观了潍县战役指挥部。
   1948年4月,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就在这里,直接指挥人民解放军,向驻守潍县的国民党部队和地方民团发起强攻,一举解放了潍县。房主孙坤一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使全体志愿者肃然起敬,深切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
    “多少志士血,换来此殊荣。”如不倍加珍惜,对不起牺牲的先烈们。房子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些陈旧,屋顶上的草十多年没有更新了,如不加强保护和整修,损坏程度将会加重。孙老先生请我们代为呼吁一下,毕竟这是一处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而文物不可再生。
  这使我想起青州的大官营村曾有一座二层小楼,当年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部。  陈毅司令员等就是在那座小楼里指挥许世友等人解放潍县的。可是镇里的干部竟然擅自下令将小楼一夜之间夷为平地!看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也要保护文化和文物。
   白浪河入海流 ( 7月5日) 今天我们开始向白浪河入海口进发。一路上走的大多是防洪堤,平坦整齐。  因为已经进入了盐碱地,许多植物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顽强的红柳、黄蓿菜坚持到了最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不同的植物。 下午 3:20,我们到达了白浪河大桥。放眼望去,前方一片汪洋,阻断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在这里取了最后一次水样,目送白浪河汇入大海的怀抱。
    大家一个个精神振奋,情绪激动,相互击掌,庆贺我们不负重望,完成了全程的徒步考察任务。 白浪河入海了。但它的征程并未结束。千条江河归大海。白浪河融入了一个更大的家庭,拥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它无拘无束地在大海中翻腾着,畅游着。或许有一天,有一朵浪花到达了太平洋的彼岸,它的兄弟姐妹们问它:“你是从哪里来的?”浪花回答:“我来自中国山东潍坊的白浪河。  ” 我们的徒步考察结束了。
  但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6 昼5夜的食宿,300多里的行程,大家相互鼓励着,扶携着,支持着,齐心协力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大家说:“这是一种缘分。”而缘分是永远不会消失和穷尽的。或许几十年后的一天,当我们在潍坊的商店里、大街上甚或在全国的某个地方、在世界的某个城市相遇时,两双大手握在一起,我们必定会说:“我们一起考察走过白浪河!”(完) 孙贵颂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