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虐倾向怎么办?百分求助!个
看了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评价心理障碍轻重
对于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客观地评价其心理障碍轻重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使较轻的患者不必背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患者能够警觉,得到及时的治疗。
判断心理障碍的轻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障碍也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患者。
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障碍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全部
看了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评价心理障碍轻重
对于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客观地评价其心理障碍轻重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使较轻的患者不必背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患者能够警觉,得到及时的治疗。
判断心理障碍的轻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障碍也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患者。
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障碍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的适应性明显退化,只能躲在“自恋”的小圈子里,他只能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交流;较重障碍的患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处于半自恋、半公开的“边缘生活”状态;轻症患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
第三条标准,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受损越早,障碍越重。如果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心理发育受损,易出现重症精神障碍,可以表现为精神分裂;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可以出现边缘型(较重)心理障碍、癔症;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三至五岁受损,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障碍。
把三条标准综合起来,就能对心理障碍的轻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冷静面对心理障碍
知道自己患了心理障碍之后,人们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划到“不正常”的那类人中去了。
其实,一个人是否会患心理障碍,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性的。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
人们得知自己患了心理障碍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
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自己患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心理障碍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至少有两千万和你一样,患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障碍,所以,你并不是孤立的。
心理障碍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只不过缓解和治疗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所以,患了心理障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
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
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障碍的主要责任;再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选择心理咨询机构
目前,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精神病院。
这些心理帮助机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心理障碍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求诊部门。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比如自杀、家庭纠纷和一过性的心理烦恼,适合通过心理热线暂时得到缓解。
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于到由社会教育工作者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心理障碍,适合去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接受系统心理治疗。
而精神分裂症或躁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病患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专业治疗。
找合适的心理治疗师
找到合适的诊疗机构后,就要选择具体的心理治疗师了。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以下三点,选择心理治疗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人格。心理治疗师的健康人格对患者的影响,是心理治疗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但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患者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医生有了初步接触之后,患者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
第二点,就是医生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获得的学位、曾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了解。
第三点,就是治疗技术。治疗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
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治疗师工作经历的长短,治疗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此外,还可以从学术界或心理治疗师的同行那里,了解某个治疗师的背景和能力。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治疗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心理治疗师。
最终是否适合,还是要靠患者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去实际感受。但当您考虑了上述一些参考条件后,可能会使您的选择效率更高。
积极配合医生
为了配合医生做心理治疗,患者必须先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必须为心理治疗留下固定的时间。
这对于成功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治疗和心理影响,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奏效的基本因素。时间保证不了,治疗就无从谈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治疗时间总是改来改去,治疗是不会奏效的。
所以,决定治疗前,必须做好时间安排。
第二个必要准备,就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治疗费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大约在30~100元/小时,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要200~600元。而且,大部分治疗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所以心理治疗的总费用大约在5000至20000元。
在进行治疗前,必须对此有心理准备。
第三个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无论是行为疗法还是别的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都必须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疗法都无法避免的。
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治疗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障碍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说,“小痛小悟、大痛大悟、无痛不悟”,没有痛苦的心理治疗,只能算打了止痛针和麻醉剂,真正的效果并没有达到。
伴随痛苦的心理治疗,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没有勇气承受治疗痛苦的患者,是无法从心理治疗中真正获益的。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找医生进行治疗了。
另外,治疗中的配合还包括多个方面,但最为重要的,就是患者要尽可能做到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
疗效取决于患者自己
心理障碍者在心理治疗中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我的病能不
能好?”或“我的病治起来难不难?”通常心理医生很难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决定心理病预后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病人的治疗动力。治疗动力越足,决心和恒心越大,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个因素是病人与心理障碍症状的和谐性。病人越适应症状,对症状的排斥性越小,治愈的难度就越大。
因为这类病人的治疗需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增大病人与症状之间的不和谐,第二步才能进入对心理障碍的真正治疗。第三个决定因素,是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极差,可以说基本不适于心理治疗,顶多可以进行一些支持性的心理治疗。
在适于心理治疗的患者中,边缘型心理障碍(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最难治疗,即使病人非常配合,疗程也要在三五年以上。相对来讲,神经症的治疗要容易一些,但通常也要三百小时以上的心理治疗。
第四个决定因素,是发病的病程和年龄。
初发者、年龄小者疗效好;发病在1年内、患者处于青春期是最佳治疗时机;病程在3年以上,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治疗难度明显增大。
第五个决定因素,是患者是否具有“心理学头脑”,换句话说,是否有一定的领悟力。
缺乏必要的领悟能力,心理治疗将难以进行,心理障碍也难以治愈。
第六个决定因素,是患者的依赖性。比如对治疗师的依赖性越强越难治愈。
当您充分考虑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因素之后,您就可以回答“我的心理病能不能好?”,或“我的心理病治起来难不难?”这样的疑问了。
心理治疗也有副作用
世界上没有只有治疗作用而没有副作用的疗法,心理治疗当然也不会例外。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患者病情不见好转,二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三是使患者出现了新的问题。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病情不见好转。比如,一个依赖型的患者,在治疗时把依赖的对象转移到了医生身上,而这个医生没有察觉,还下意识地满足和鼓励患者的这种依赖,这将导致患者的依赖性难以解决,治疗当然就会停滞不前了。
第二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通常发生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由于这些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比较脆弱,如果治疗强度过重,会使患者的防御机制崩溃,使病情一过性地加重。
还有个别患者,存在着隐蔽很深的自虐心理,将心理治疗视为自虐的工具,这样的人,心理治疗在表面上越成功,他的受虐心理越得到满足,病情也就越重、越顽固。
第三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是引发新的问题。
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它通常发生在一个非常变态的医生和一个心理上非常幼稚的患者之间,是以医患双方严重的施虐受虐心理为基础的。
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来自医生的不成熟。但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比较起来,还是属于安全度比较高的治疗,不必过分担心。
常见的种种误区
在诊治心理障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心理障碍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患者陷入了某些误区。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病人一味地去寻求特效疗法,什么特效药哇、什么高级仪器呀、什么外国疗法呀,凡是媒体上宣传的,都要匆匆忙忙试一试。
而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而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恰恰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治疗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忽视了核心和根本,治疗当然不会取得成功。
第二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颠倒了医生和病人间的主次关系。
心理障碍的诊疗与一般疾病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患者是治疗的主体,医生是辅体。如果把心理障碍的治疗比做一次心灵手术的话,那么最合适、最理想的手术者并非心理医生,而是心理障碍患者本人,心理医生只是手术的助手和顾问,绝不能越俎代庖。
第三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对于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据研究,任何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病态性格做基础,性格基础不被动摇,心理障碍的症状也将难以根除。而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我国的谚语里就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可见,心理障碍的诊治原本就是艰难而漫长的。
对此缺乏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治疗就容易失败。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