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欧阳修的“少年游”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欧阳修的“少年游”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全部回答

2016-08-28

162 0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愁常用芳草来比兴,萋美的芳草通常代表着离恨悠悠。一方面是春草的 滋生,标志着季节的更迭,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引起闺妇思远、游子怀乡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 芳草荣茂,伸展天外,最能表达出无边无际的恋情别绪。
  欧阳修的这首词正是咏春草而兼涉离 愁的。   “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栏干十二”,着一 “凭”字,便是指十二栏干已经凭遍了。本词说栏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已长时间地凭栏 而眺,心中充满急切。
  这开头一句容量不小,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主人公的处境、动作和 情态。   “晴碧远连云”句是承接上文而来,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 延伸,直到天地相交处。
  可见所望之远,草野之深,其言外尚有神驰遐方之意。 词人如作画般用点染的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 “点”,“千里”两句为“染”。  “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亦极尽其能描述春 草的无边无际。
  “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尽其能地描述春 草生长的茂盛,由此而出现“千里万里”、无处不芳草的特定景境。 “行色苦愁人”,“行色”总括“晴碧”三句,指的便是芳草连天的景象,远行的象征。
    这种景象在 伤别的离人眼中看来,只有倍增苦痛,对远人的思念直涌心头。此句将人、景巧妙结合,结出不胜离 别之苦的主旨,并开启了下阕的抒情。 下阕伊始,词人接连用两处春草的典故来咏物抒情。
  “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 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四季轻转、初春降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 淹作《别赋》中描写的有关别离的各种愁绪,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 浦,伤如之何”。
  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便有了“江淹浦”与“离 魂”字面。以上三句写词中人由眼前的无边草色所勾引起的离恨别绪,表明主人公已不能忍受这种 “苦,,了。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这种离情别绪再翻进一层。
  上阕写白天的晴中之景,“疏雨 滴黄昏”,则是雨中黄昏的景色。此时,词中主人公的角色豁然明朗,确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 际,独上翠楼,不论晴雨,总使她别情依依,离梦缠绕,情不能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