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瓜是什么瓜?西瓜?如题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因为可疑,所以避嫌。 这是唐书柳公权传所记载的一段故事。 据说有一次唐文宗李昂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间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批评和不满意的地方?柳公权说:「自从你派郭?L做了?宁(今陕西?县)的主官以后,虽然有些人赞成,但亦有部份人士表示坚决的反对。 」 「那为什么呢?」唐文宗显得有点不高兴,停了一停,又说:「郭?L是尚父的从子,太皇太后的季父,一向做官清廉,没有过失,如今我放他到?宁去做一个小小的主官,这难道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柳公权说:「按照郭?L以往对国家朝廷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放他到?宁去当主官,原是十分合理合情...全部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因为可疑,所以避嫌。 这是唐书柳公权传所记载的一段故事。 据说有一次唐文宗李昂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间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批评和不满意的地方?柳公权说:「自从你派郭?L做了?宁(今陕西?县)的主官以后,虽然有些人赞成,但亦有部份人士表示坚决的反对。
」 「那为什么呢?」唐文宗显得有点不高兴,停了一停,又说:「郭?L是尚父的从子,太皇太后的季父,一向做官清廉,没有过失,如今我放他到?宁去做一个小小的主官,这难道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柳公权说:「按照郭?L以往对国家朝廷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放他到?宁去当主官,原是十分合理合情,无可非议的。
只是议论的人说,因为郭?L曾进献了两个女儿,才得到这份官位的。」唐文宗于是向他说明郭?L的两个女儿进献入宫,仅仅是为了参见太后,并不献给他做妃子的。可是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够使家家户户每个人都明白呢?」 柳是当时的名书法家,他那时所说「瓜田李下」一语,就是根据古乐府「君子行」里面的两句诗文所引申而来的,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在瓜田里最好不要蹲下来穿鞋子,在李树下最好不要整理帽子。因为当你在低头穿鞋时,就很容易被人误会你在偷瓜,当你在举手整理帽子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人怀疑你是在摘李子。 因此,后人便把处在某种容易让人误会,或嫌疑的场合,名之为「瓜田李下」。
也叫「李下瓜田」或「瓜李之嫌」,喻嫌疑之地,不可以不避开也。「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又「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
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古诗《君子行》载: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从人家瓜田边经过,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下腰去穿上它,这是为了避嫌疑,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瓜,所以说:“瓜田不纳履”。
同样,在人家李树下经过,即使帽子碰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戴它,这也是为了避嫌,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李子,所以说;“李下不整冠”。
俗语说:“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人们把难于解释明白的嫌疑,叫做“瓜李之嫌”。
唐朝韩?骸疤岱拦侠钅苤帐迹饫⒂谛母捍松怼!?
《唐书·柳公权传》记有这么一件事:唐文宗派一个名叫郭?G的去当?宁(今陕西?县)的地方官,人们纷纷议论,说是因为郭?G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所以得了这个官职。
唐文宗便向柳公权(当时任“工部侍郎”)解释道:“郭?G的两个女儿是进宫来参见太后的,根本同我没有关系。”但是,柳公权说:“瓜李之嫌,何以户晓(这个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可能让每户人家都了解呢)?”
《北史·袁聿(Yu)传》也记有这样一件事:邢劭送给袁聿修白绸一匹,袁不受,写信答复道:“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