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探究火焰山墓室的成果有哪些?

探究火焰山墓室的成果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8-04-11

0 0
    2006年12月的一天,由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文物局请来有关专家,请他们对这位可能是萨满教巫师的干尸进行衣物揭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干尸和遗物,二是通过这些 衣物,分析当时人们制作纺织品的工艺、质地、服饰的式样、民俗文化及萨满教的更多秘密。
  专 家最先开始揭取这位萨满巫师的耳环、项链,然后慢慢揭取了穿在最外面的皮大衣,最后,所有 的揭取工作圆满完成。  考古人员发现,洋海古墓群北边不远处就是吐峪沟。在吐峪沟谷地下,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在穿过火焰山,流向库木塔格沙漠时,正好在古墓旁冲刷出H块略微高于周围地面的台地,这 台地就被古人当成了墓地。
  从人种学分析这些干尸,可以看出他们都不是汉人,而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的白种人。  那么,早在两千多年前,他们怎么会来到火焰山下呢?原来,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延伸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东西方文明在 “十字路口”吐鲁番盆地的相遇。
   •公元前122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由此引发了汉朝历时多年开通西部通道的行动,并使从 西部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一次进人世人的视野,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据史料记载,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阶段,以高昌、鄯善 等文化为代表的绿洲文明凝聚了当地、中原和南亚及中亚乃至欧洲众多的文化因素,使新疆文化在多元中得到发展,到了唐代,举世闻名的陆路丝绸之路使这种交流更是进人了前所未有的 黄金时代。
  我们知道,对于研究隋唐时代的东西交通来说,最可宝贵的当属7世纪初裴矩撰写的《西域 图记》了,虽然此书三卷已佚,只有序保存下来,但正是在这珍贵的序中,记载下了当年东西方交 通的三条最主要路线:北道、中道和南道,并让后人了解到当年丝绸之路的盛况:“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有三道。
    其中道从高昌……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故知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是其咽喉之地。”这里所谓的北道,是出甘肃敦煌至今天新疆哈密,经新疆巴里坤湖,过锡尔河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最后到达今天的地中海。
  中道也是出甘肃敦煌,至吐鲁番高昌故城,再经今天新 疆的库车之后的一系列地方,到达今天的伊朗,最后到达伊朗的波斯湾。  南道同样是甘肃敦煌, 至今天洋海古墓群所在的鄯善县,向西经今新疆和田、新疆叶城、新疆塔什库尔干,至阿富汗的巴米扬、今印度北部,最后到达今天的印度洋。
  从这三条大道一眼就可以看出,洋海古墓群的所在地,正是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正是在那时,火焰山下这片土地,开始敞开它海洋般的胸怀,在来来往往的丝绸之路上,接待来自世 界各地的客人。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碰撞和交往,把这片古老的土地变成中原文化、东罗马文化、古波斯文化、印度文化的第一个交流荟萃之地。
  自1950-1978年,中国境内已发掘出萨珊银币一千二百多枚,这些萨珊银币,主要集中出 土于吐鲁番唐代遗存的遗址中。20世纪初,人们又在吐鲁番获得粟特文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多种古代文书。  在这些留存下来的吐鲁番古代文书里,人们发现了二十四种文字并行的千古奇观,如今这些文字大多数 都成为了死文字,就像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的命运一样,他们在默默无言中被后来的文明所覆 盖和融合,渐渐被历史遗忘,他们所有的财富、荣耀和辉煌也被无情地淹没在沙海和荒冢之中。
   千年之后,我们已无法读懂他们的文字,无法认识他们的面容,但至少可以证明,当年的高昌、鄯 善是何等的繁华。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