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为什么要纳“投名状”?

林冲投奔梁山,为什么要纳“投名状”?

全部回答

2017-07-07

0 0
    《水浒传》第十一回写林冲火烧草料场后,被官府追捕,于是 只好带了柴进的荐书,最后来投奔梁山。当时梁山的首领王伦 是个书生,心胸狭隘,怕林冲武功高强,夺了他的寨主之位,于是 不愿意接纳林冲,但梁山的杜迁、宋万、朱贵三人却有意留林冲, 因而与头领王伦的意见不同,于是王伦就想出“投名状”的办法。
     小说对此有一段精彩的对话:“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人 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 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人伙,须要纳投名状, 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 投名状。
  ”’可见,一开始林冲并不知道江湖绿林中还有“投名状”这个 说法,误以为就是签个字,写个证明而已,等朱贵向林冲解释后, 林冲才明白投名状是怎么回事:绿林好汉入伙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要杀一个人,用人头来表示自己人伙的忠心。
    “投名状”实际上是宋代北方的江湖行话,或者说江湖黑话, 是对古汉语中“投名”一词的引申与发挥。“投名”一词是指投递 名帖,也就是在一张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呈给上级官员, 以供录用或面见。
  如《南史》中记载当时南齐的时候,士人们投 名者千数,都想要结识休范,与休范见上一面。  宋代《彦周诗话》 一书中也有两句诗“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是说当 时的奇人豪士们就是向东阁投名,也不能被接见。
  所以,“投名” 本是下级晋见上级的一个程序,先呈上自己的名帖,让上级事先 心中有数。《水浒传》中的“投名状”虽然沿用了这一官方的会见 传统,实际却另有所指,所以,林冲误解了,以为就是写一张纸, 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就可以了。
    当然,在江湖上,也并不是每一个好汉入伙都要纳投名状 的。整部《水浒传》108个好汉入梁山,只有林冲人梁山要纳投名 状,可见王伦是故意为难林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小说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小说
小说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