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出自什么典故?

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全部回答

2006-09-28

0 0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考取功名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
  
  一日,秀才对妻子说:“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

2006-09-28

成语名: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拼 音: chéngshìbùzú,bàishìyǒuyú 注 解: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 自: 例 子: 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什么事都不能放手让他干。

2006-09-28

成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解释】: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 ?h 典 Zdic.net —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