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春节的由来是什么?

春节的由来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7-03

47 0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 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辞旧岁,迎新年。
  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礼 仪和民俗活动非常丰富。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除夕守 岁、初一拜年、初“破五”、初七人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间的各种民 俗活动都和春节相关,人们通常都把它们看做新年的一部分。
    换言之,广义的“春 节”概念可以包括腊八直到元宵节。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 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 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宋吴自牧在《梦粱 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 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 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 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 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  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月并不相等,相 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
  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 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北斗七星的斗柄的指 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 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 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 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 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子,以农 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 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 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 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 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
  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 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 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  但一般人称公历元 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 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 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 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 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 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