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烦恼 校园生活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究竟有什么方法?

全部回答

2004-09-10

0 0
    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社2000年3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本)和原教材(人教社1990年12月版生物必修本)相比,其知识构成具有以下变革: 1 知识结构方面 1.1 根据其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对某些知识结构的章节地位进行了“提拔”。
  如“新陈代谢”一章中的酶和ATP,由于其在代谢中的重要性,由原来教材同一节中的各一个知识点分别提升为一节等。   1.2 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补充。
  例如,“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的人和高等动物调节一节,在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补充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反射产生的机理,也使得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更系统;再如“遗传变异”一章中遗传的基本规律部分,在原有知识结构——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础上补充了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使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在教材中全部表现出来,既使得遗传的基本规律部分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也不致于使学生产生遗传的基本规律仅有两个的误解;还有在“细胞”一章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两节的结构基础上补充了细胞分化、癌变、衰老一节等等。
     1.3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补充。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能源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难题,要生存、要发展(甚至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新教材在原教材已有一章“生物与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知识结构)。
    突出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1.4 依据知识规范化、系统化及教学的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修改、重组、调整和删除。如将原知识结构中动物调节的两种形式——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改为现在更规范、更科学的体液调节(内含激素调节、二氧化碳调节)和神经调节;将原知识结构中的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改为内容与题目更为合理的内环境与稳定;将植物呼吸作用与多有重复的动物能量代谢合并为系统性更强的生物的呼吸作用一节,并删去无多大意义的气体交换部分;将原“细胞”一章拆成两部分:前部分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现改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原细胞化学成分一节中的两个知识点——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也相应提升并改名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两节);加强和突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地位,而后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及由细胞分裂改名的细胞增殖一节,再加上新补充的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节则构成了现在新的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2 知识组成方面 2.1 知识类型多样化,知识构成丰富多彩。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新增添了实习课、参观课、研究性课题、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同步学习思考题、小资料、课外读等知识,使得新教材知识类型多样化,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2.2 识记性知识比例减少,思维性(即思维能力性)知识大幅度增加。  和思维问题难得一见的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在实验、课后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思维性问题(两者分别大约是40个和80个),而新增加的两个知识内容——同步学习思考题和研究性课题更是思维教育、创新教育的充分体现(前者思考题近60个,后者综合性讨论题近20个)。
  思维性问题连续不断的出现,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在思维活动中,达到了让学生“动脑”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实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的。 2.3 完全“动脑”性知识减少,既“动脑”又“动手”(即实践能力)性知识增多。如实验课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5个,并新增添了参观课1个、实习课4个、研究性课题(内含设计课)5个、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课2个。
  新教材以上知识内容的改变,说明它不仅注重让学生“动脑”,更注重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大量的实验、参观、学习、研究性课题、设计性实验及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和设计能力。
   2.4直观性强的知识增多。新教材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形态图、结构图、示意图、图解、图表等直观性知识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约130幅增加到现在约250幅),且均为彩色,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   2.5 态度观念性知识增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环保知识增多。
  新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化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等态度观念教育的同时,尤其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的生态教育、环保教育。具体体现在:(1)新教材在已有“生物与环境”一章的基础上,又专门增添了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知识),增加这一章知识是专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在中学教材中还是首次;(2)新增添了两个关于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知识。
     2.6 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增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故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如环保问题、癌变问题、无土栽培技术、喷灌和滴灌的灌溉技术、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设计实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性课题等知识。
     2.7 科技性知识增多。(1)基因分离嫁接法培育的乙肝疫苗;(2)人的生长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中,培育出转基因鲤鱼;(3)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成抗棉铃虫棉花;(4)“人类基因组计划”;(5)两系法杂交水稻;(6)能直接产生能源物质的“石油草”的成功培育;(7)基因分离嫁接法培育的高速分解石油、净化石油污染的“超级菌”;(8)无土栽培技术;(9)克隆技术;(10)细胞工程等等。
    大量科技知识的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品质,为科学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知识组成两个方面和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革。它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多: 。  。

2004-09-10

61 0
    生物学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同时,应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既要注意学科内容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入,又要学会生物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端正治学态度、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理论体系、提高解题技巧,并且具有实践能力、科技意识和创造思维。   1.端正治学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逐步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对待世界、解释现象,正确认识生物的发生和进化,知道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掌握生物形态与环境的统一,构造和生理相联系的普遍规律;能够以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生物学家认真钻研、勇于探索的献身事业的精神感染自己、激励自己。
     2.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学生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3.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白痴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  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学生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4.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环境富营养化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学生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烦恼
校园生活
交友技巧
青春期
夫妻
家庭关系
两性问题
情感情绪
恋爱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