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男人持续多久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持续多久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持续多久

全部回答

2006-02-22

39 0
一个教授的采访复制过来干吗啊? 中国经济到底增长到多久我想没人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在这个地球上有不知道有多少政治家经济学家。。。。都想知道 哈

2006-02-19

46 0
    新的经济增长还将持续   记者:萧教授,您在许多场合都表示,当前经济并非过热,我们想听听您的分析。   萧灼基:当前的经济,从总体上看,不能说是过热。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周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增长上升阶段,一个是增长下降阶段。
    从1992年到2001年的9年时间,中国的经济处在一个增长下降阶段。从1992年14。2%的增长率,降到2001年的7。3%,大约降了6个百分点,降了一半。但从2002年开始,已经从增长下降阶段,转为增长上升阶段。
  所以2002年增长率8。1%,2003年9。1%。  我估计2004年增长率是8%到8。5%,可以说,已经又处在一个增长上升阶段。那么在增长下降阶段所积累起来的生产潜力,就需要在增长上升阶段释放出来。
  比如说从1998年到2004年6年的时间,我们仅仅是长期国债投资8000亿元,加上配套资金,大约3万亿元。那么这3万亿元就形成了庞大的固定资产,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  这个庞大的生产能力能够支持国家5年内经济增长10%。
  所以,这是经济转换过程中间的一个明亮的释放。   记者:这个释放能持续多久?   萧灼基:去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090美元,正是消费升级的阶段,也是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一个主要阶段。
  所以这几年,住房和汽车成为新的增长点是必然的。  由此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会持续几年。   有一些地区经济增长势头相当好。今年一月份好多地方都在开人代会,都在公布他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我收集了17个,没有收集全,我发现有2/3的城市的增长率都在9%到11%。
  比如说广东,广东去年增长12。4%,今年压低到9%。  但我估计今年广东仍可能会超过10%。这些新的增长地区在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投资形势看经济运行正常   记者:从资金面看,当前的投资是在相对攀升。
  哪些力量促使投资加速?   萧灼基:从全国来讲,资金不紧张,资金来源至少有五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财政,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超过2万亿元,增长了20%,加上长期国债,今年还有1100亿元。
  第二是贷款。到去年,存款已经超过11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所购买的有价证券、保险,还有手持的本币和外币,加起来我估计是16万亿元到17万亿元。所以银行有庞大的存款,贷款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银行去年有2万亿元贷不出去就是个例证。
  第三就是外资。仅仅是前两年,我们利用外资达1057亿美元。第四是资本市场。去年直接融资有400多亿元。第五是民间资本。非公经济的注册资本,到2002年是2。6万多亿元。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的增长比较快,支持经济快速增长。
     局部过热不是经济过热的依据   记者:有一些地区,一些项目,一些部门出现过热,是个别问题,还是典型问题?   萧灼基:去年有些方面,确实使人们认为有过热的嫌疑。  一个是去年开发区热,我们去年圈的开发区超过一个台湾省的面积。
  另一个是钢材等方面投资。过去,我们几十年内增加1亿多吨,但是我们去年一年就增加了5000万吨。这是过热了,但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   记者:去年的确出现了不少经济过热的表现。比如,去年有22个省市拉闸停电,一直到今年都仍然让人感觉电力供应还是紧张,电力成为当前揪动人心的课题。
       萧灼基:在我看来,电力紧张有三个原因。一是我们在1995年开始大幅度地缩减电力投资,没有估计到今后五年十年的电力需要,所以造成电力投资不足,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通常电厂投资必须要五到七年才能够形成生产能力,才可以发电,而电力本身你不能储存也不能进口,所以一旦投资少了,马上就会感到不足。  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用电在这几年大幅度提高,也给电力供应造成压力。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耗电量太大的产业部门增长太快。电解铝、水泥都是非常消耗电能的。面对这些情况,经过具体分析可以采取及时的措施,但不能够简单地说电力紧张就是经济过热。   记者:去年的信贷规模膨胀过快,也应该算是经济过热的一个表现吧?   萧灼基:不错,去年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过快,但也需做具体的分析。
    去年对出口退税实行了新的政策,企业可以用出口退税单向中国做抵押从银行贷款。这笔3200亿元的账,本来应该由财政支付的,却转移到银行,信贷就增加了。第二,买房、买车等消费信贷成为银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业务。
  还有第三个促使信贷加快的因素,就是几大商业银行在三年内纷纷要上市,这就碰到了一个问题:不良资产率太高,达不到上市的标准,怎么办呢?当然要采取措施,一个就是剥离不良资产,把不良资产剥离掉,拿干净资产去上市;第二个办法就是国家要注资,对中行、建行就注资了450亿美元;第三个办法,先把贷款规模做大,使分母加大,分子不动,比例不就下降了吗,不良资产率不就下降了吗?贷款贷出去了,许多是要十年、十五年才收回,这些是不是不良资产,在上市阶段还不能算。
    因此,银行去年就多贷了1万多亿元。但因为去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增加了1万多亿元,多贷的部分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大体上相等。   今年头一季度倒是有一些问题,确实有些地方投资的规模增长过快,有些原材料的价格增长过快,出现了双过快的情况。
  经济情况在不断变化,我认为这应该引起警惕。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
国民经济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
资本经济
利率政策
财政分权
经济预算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经济访谈
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
经济指标
p2p
经济合作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财政赤字
供求关系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经济效益
资本运作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