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巴勒斯坦为什么至今也未能建国?

全部回答

2018-04-10

0 0
    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巴勒斯坦人多少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今年7月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在加沙宣布,在9月13日巴过渡自治结束时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
  在戴维营会谈后,阿拉法特先后访问了20多个国家,以寻求各国对巴宣布建国的支持。尽管巴勒斯坦建国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形势看,巴方难以按时顺利建国,未来的建国道路也不会平坦。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巴勒斯坦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地,古称迦南,原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同属西亚古代闪族后裔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公元前1世纪,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开始流散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形成了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并从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得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下来以后,与当地土著居民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今天的阿拉伯巴勒斯坦人。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犹太人流落异乡后,不断受到迫害,一直有复国愿望。  1897年,他们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犹太人首次代表大会,成立“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并开始进行复国活动。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掀起了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和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地区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英国出于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民族之家”。
    此后,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大批移民巴勒斯坦地区,阿、犹两民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乘机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美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在美操纵下,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国家。
    当时实际只占6%土地和1/3人口的犹太人,分得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而占总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地域。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而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分治决议,阿拉伯国未能建立。以色列建国的次日阿拉伯国家便向以宣战,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从此,巴勒斯坦问题演变成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全面冲突。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拟议中的阿拉伯国大部分土地。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进一步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由此控制了除约旦以外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人被迫流落到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多年来,巴勒斯坦人一直强烈要求恢复合法民族权利,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恢复家园的坎坷历程 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家园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50年代初,便出现了以收复家园为宗旨的秘密组织。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成立,第一次出现一个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组织。
    巴勒斯坦人民在巴解的领导下展开武装斗争,把收复巴勒斯坦和彻底解放作为奋斗目标。1973年“十月战争”后,巴解顺应潮流,加强了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斗争,逐步从武装斗争为主转变为以政治斗争为主,提出“以色列撤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在这里建立一个小型巴勒斯坦国”的主张。
    此后,巴解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1974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和非统组织、不结盟运动等先后通过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联大“确认巴人民享有自决权”,授予巴解组织观察员的资格,随后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权力委员会。
  巴解作为巴人民的代表,得到了100多个国家的承认,先后向80多个国家派驻了常驻代表机构。  1988年11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
  1989年4月2日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开会一致推举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巴勒斯坦国成立后,很快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承认。联合国也接纳巴勒斯坦为观察员,但由于它不具备一个民族国家的基本条件,实际上是形同虚设。
   为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最终建立巴勒斯坦国,巴解决定通过与以谈判,有条件地接受自治,逐步实现民族自决。  1993年9月经过艰苦的秘密谈判,巴以终于在美国的主持下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相互承认。
  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同年7月1日,阿拉法特告别流亡总部所在地突尼斯,回到了巴勒斯坦土地上,在加沙创建了自治政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对以色列撤出的地区进行管辖。
    1995年9月28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巴自治区扩大到杰宁市等约旦河西岸的六座城市。1996年1月20日,巴自治区举行首次大选,选举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并选出了由88名成员组成的立法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朝着“拥有自己的国家”迈出了重要一步。
     内塔尼亚胡政府上台后奉行强硬路线,和平进程长期陷入僵局。内氏提出“以安全换和平”,明确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要求巴勒斯坦人接受自治为最终解决方案。先后签署的《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均未得到有效落实。
  1999年5月巴拉克政府上台,巴以和谈出现转机,于9月在埃及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随后,以色列部分履行了撤军和释放巴犯人等义务,双方进入最终地位谈判。 根据1993年巴以达成的奥斯陆协议,为期5年的巴勒斯坦过渡自治阶段应于1999年5月4日结束,并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
  由于以利库德政府的拖延和其他原因,过渡阶段谈判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有关过渡自治的许多条款未能落实。  尽管1999年3-4月间,阿拉法特曾发动宣传和外交攻势,多次声称巴将按协议规定“如期建立巴勒斯坦国”,但在各方的压力下,考虑到以即将举行大选,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于1999年4月29日决定推迟宣布建国。
   巴宣布建国的主要考虑及面临的困难   今年2月,巴解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宣布以耶城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将在年内诞生。  7月3日,巴解中央委员会宣布,将在今年9月13日宣布建国,同时责成巴解中央执委会采取措施,完成宣布建国和落实国家主权的有关事宜。
  尽管目前巴勒斯坦人自上而下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决心和愿望,但舆论普遍认为,在谈判僵局难破、寻求国际支持受挫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以色列的冲突,巴方再次推迟建国不可避免。  近来,阿拉法特及部分巴官员在建国问题上也开始表现出灵活态度,多次暗示将重新评估宣布建国计划。
   一、巴宣布建国的主要意图 阿拉法特清楚认识到目前条件下,巴单方面宣布建国并不现实,但仍多次强调建国,并积极奔走,其主要目的在于: 1、向以方施压。以色列在撤军问题上一再拖延和将最终地位谈判分割化的意图日益明显,巴方对以方的和平诚意越来越怀疑。
    巴解组织认为必须将建国问题与最终地位谈判脱钩,以便争取更大的主动权,迫使以色列在谈判中作出更大让步。 2、安抚强硬派,缓解内部压力。近一年来,巴自治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巴以和平谈判屡屡受挫,使巴勒斯坦民众不满情绪增加,对和谈战略的选择产生疑虑,激进势力日益壮大。  在今年2月的巴解中央全会上,相当数量的代表对奥斯陆协议耿耿于怀,主张视谈判结果决定建国日期的巴解执委会总书记马赞受到围攻。
  今年5月爆发的石头战表明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怀疑、失望和不满的情绪。阿拉法特在巴以和谈中的过多让步、诸多协议难以实施,已使许多人对阿拉法特产生怀疑。  去年推迟宣布建国,使其信誉进一步下降。
  阿拉法特面临信任危机。 3、渲染建国以获取各方支持。目前巴勒斯坦处境困难,手中可打的牌非常有限。最终地位谈判困难重重,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巴方的合法权利更难以得到保障。为引起人们对巴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以施压、推动巴以和谈,阿拉法特不得不打出建国这张最后的王牌。
     二、巴建国面临的主要困难 目前巴建国的内外条件还不够成熟。巴以在短期内还难以就建国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宣布建国将面临重重困难。 1、单方面宣布建国意义有限。
  当前巴宣布建国与巴解1988年在阿尔及尔那次“口头”上的建国明显不同,它以国际社会监督下巴以双方达成的协议为基础,目的在于把纸上的巴勒斯坦国变成现实,建立一个拥有主权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但在巴以双方未就此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巴建国仍是单方面行为,处境与目前相比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如果没有相应的一系列的外交步骤相配合,如提升外交代表的水平、改变与巴权力机构交往的方式、划定与埃及和约旦的边界,没有以色列的承认等,巴仍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宣布建国将意义不大。   2、以色列态度强硬。
  以色列对于巴解中央委员会的建国决定反应强烈,巴拉克总理多次发出警告,如果巴单方面宣布建国,以军将吞并已交还巴方的所有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并在约旦河谷地建立“安全区”。当时的外长利维指出,此举意味着巴方要放弃巴以和平进程及相关义务,称以政府决不会满足巴方的要求,并表示若巴单方面宣布建国,以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反击。
    此外,在以色列内部仍有许多人如极端宗教分子、东方犹太人、定居者等都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近年来,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虽逐渐认识到,巴勒斯坦建国只是迟早的问题,但他们仍然希望这个巴勒斯坦国能够在双方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再出现。
   3、美国反对巴单方面建国。  美国是唯一能对巴以施加压力和影响、左右和平进程的外部力量,是奥斯陆协议能否贯彻的关键。美国虽支持巴自决权,但未认可巴方的立国期限。美国国会反对巴方的建国宣传,美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巴方在未经以同意的情况下宣布建国。
  克林顿在7月28日的电视讲话中称,如果巴在9月13日单方面宣布建国,美国将全面审视美巴关系,甚至会将其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  克林顿还威胁将停止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呼吁其它援助国加入制裁,并将联合国际社会,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这种情况下,巴“不能指望美为巴作出任何保障”。 4、国际社会希望巴“选择合适的时机”建国。在戴维营首脑会谈失败后,阿拉法特先后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寻求对其在9月13日宣布建国和对东耶路撒冷主权要求的支持。
    绝大多数国家都表示巴勒斯坦人享有独立建国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支持巴建国,但同时认为目前建国条件尚不成熟,希望巴在宣布建国的时间上“慎重选择”。欧盟虽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但希望通过协商解决。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表示,俄在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方面不存在问题,但“在挑选和确定宣布建国的日期这一问题上必须极为慎重地斟酌各种情况”。  挪威外交大臣亚格尔表示,挪威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但应通过谈判方式实现建国目标。
  此外,埃及、伊朗等伊斯兰国家在巴建国问题上的态度也不如以前积极。 5、巴勒斯坦内部意见也不完全一致。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为之奋斗几十年的战略目标。它们面临的不是是否建立国家的问题,而是建立怎样的国家的问题,不是有无国土,而是得到多少国土的问题。
    目前,巴自治政府只享有民事管理权,而防务和外交仍由以色列控制,以当局动辄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实行封锁,巴勒斯坦99%的经济和贸易活动也依附于以色列。不少巴勒斯坦人担心,如果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建国,将与目前的自治没有多大区别,因而对眼下宣布建国持怀疑态度。
     巴虽已再次推迟宣布建国,以使巴以紧张关系暂时得到缓解,但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仍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将是巴以和平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仍将是艰难曲折的。
  

2018-04-10

55 0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亚西尔·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国首任总统。1988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勒斯坦国建立外交关系。   巴勒斯坦国现任国家元首为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

2018-04-10

52 0
    现在,在中东的土地上,人们依然生活在战争的硝烟中,爆炸事件,军事冲突,无时无刻不 在威胁人们的生命,而让人们给予厚望的中东和平进程,又在战火中断断续续,没有结果, 我们不禁要问,巴以冲突出路何在?中东何时才能安宁? 据专家分析,巴以和谈之所以迟迟没有结果,主要有10个方面的原因,在这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巴以之间势力的不平衡,正是因为这种不平横,使和谈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协议,而造成 这种不平衡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以色列在军事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 就是巴勒斯坦国内的一些因素,在巴勒斯坦国内,主要有三大问题始终捆饶着阿拉法特,阻 碍着和平进程, 一:没有国家 阿拉法特还没有正式宣布建国,巴民族权力机构还不是一个国家机构。
    尽管阿拉法特梦寐以求的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目前他仍然没有实现这一梦想,因而也没有一个独立国家所拥有的一整套国家机器、法律和制度,更没有一个独立国家所必备的权力和威力。
  虽然巴民族权力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公认的合法代表,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而且也一直是近十几年来以色列各届政府打交道的对手,并与以色列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但巴民族权力机构仍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政府。
    因此他也没有能力,来控制国内的混乱局面。 二:派系庞杂 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就没有独立国家所应有的政府机构。阿拉法特只能依靠一个的民族权力机构,但就连这个机构本身,如同其主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样,也是一个由抵制以色列占领的各种组织组成的一个混杂的,参加民族权力机构以及巴解组织的各个政治派别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拥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势力和武装,他们的想法和目标自然也各不相同。
    阿拉法特创建的是巴解组织中最大和最有影响的一支力量,在巴解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一般被认为是巴解组织的主流派。尽管如此,巴解组织下属的各个机构仍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就连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中,很多成员也是常常意见相左,甚至相互对立。
  10月中旬,”下属军事组织“穆斯塔法旅的成员为报复“人阵”总书记穆斯塔法被以军暗杀而刺杀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就是一个佐证。  面对这样一个庞杂的派系,阿拉法特即便有天大的能耐,能保证万无一失地控制全局吗? 三:激进组织 更让阿拉法特头痛的是那些在巴解组织之外的、不受其控制的激进组织,特别是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等。
  这些组织一直从事抵抗以色列占领的活动,经常与以色列方面发生武装冲突,在巴勒斯坦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  然而,这些激进组织长期以来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反对与以色列媾和,主张用武力解放巴勒斯坦领土,甚至要将以色列人“赶进地中海中去”。
   从上面的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巴勒斯坦没有国家,造成了国内一片混乱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和谈中,巴勒斯坦始终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甚至连阿拉法特自己,也曾遭到以色列军队的围困,他的总统府也曾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打击,这样对巴勒斯坦极不平等的和谈,还有可能继续吗?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按照两个国家的模式解决巴以争端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
    如果巴不能建国,如果巴民族权力机构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阿拉法特何以约束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别?何以去约束国内的激进组织?又何以去和一个拥有强大势力的以色列谈判呢? 因此,巴以和谈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先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一切问题都要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他们的人民才能有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激进分子,控制住巴勒斯坦国内的混乱局面,为和平地谈判,创造条件。
     实际上,巴勒斯坦早在1988年就曾宣布建国,但是,因为屡次的战争,使建国计划一拖再拖,至今仍未成功。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正表明了,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的。
  但是,至今还没有国家采取实际行动,帮助巴勒斯坦建国。  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因当参与到中东和平进程之中,本着和平的目标,建立出一个平等的巴以和谈,使和平鸽再次飞翔在中东。 来自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