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请问太平天国士兵装束

各王府的亲兵和在外打仗的士兵穿着有何区别?

全部回答

2018-02-12

0 0
    太平军起自贫苦农民,起义之初不论是头领还是普通一兵,在衣襟上概用黄布 条为记,穿着简陋,自无服制之别。占领武昌后,势力日益壮大,舆马服饰即有分 别,进入南京,洪秀全坐上天国的统治宝座后,立即仿效帝王之制,专设"典衣衙" ,从袍服、靴帽的质料、颜色、长短,一律按官职的级别定出标准,以显示等级的 差异。
    各级将领都穿红袍马褂,包头布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官高一级, 拖长一寸。 (1) 颁布《钦定士阶条例》限定:"民间居常所戴之帽, 皆用乌布纂 帽。其富厚殷实之人,则 缎绉纱,任由自便,但不得用别样颜色,致与有官爵者 相混。
  "(2) 同时对秀士、俊士、杰士、达士、国士、武士、榜眼、探花、状元的 衣帽袍靴式样也作了与其身份相应的规定。  对士兵的服饰并无定制,一般的是裹头、扎巾、短衣、花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蓄发系长穗,飘飘下垂。
   剃头蓄发和翎顶冠戴是满清统治者法定的官服,太平军首先从这里开刀,严厉 禁穿清朝官服,要求男子蓄发留须、妇女放足。在《奉天讨胡檄》的文告中宣称 : "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令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人变为禽兽也。
     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令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人忘其 根本也。"(3) 认为清朝官员的衣冠是"妖服",在所到之处一概加以撕毁。每占 领一地,第一道公告往往是命令蓄发,宣布"有再剃者,杀无赦。
  "(4) 为了不让 帽子遮盖已经剃了发的,裹上太平军的红头巾,还下令不准戴毡帽。   清朝服饰在中国已流行二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成为汉族生活方式的 一部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改变已经习惯的东西,尤其是不准戴毡帽,激起人们 的反感,有的因为不愿去掉帽子被笞打、示众,甚至被杀。
  尽管蓄发易服,有种种 过激的举动,也遭遇一些人的抵制,但自愿蓄发者也不在少数,据同情太平军的呤 利对苏州地区的观察说: "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军和自由的 标记。  "这点在曾国藩的奏折中也有反映,由此可见太平军的服饰在南方也曾风行 一时,由于这是与太平军政权相联系的服饰样式,随着太平天国的灭亡,这一服饰 也随之消亡,以长发为特征的太平军却成为因此得了"长毛"的称号。
   对士兵的服饰并无定制,一般的是裹头、扎巾、短衣、花鞋。  在装束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头发,据《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记述,这种装束具有“华美的神采”,“蓄发不剪,编成辫子,用红丝绒扎住,盘在头上,状如头巾,尾端成一长穗,自左肩下垂。
  ”简直使人不能想象还有比这更华丽更耀目的服装了。 各王府的亲兵和在外打仗的士兵穿着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各王府的亲兵在裹头这个环节非常讲究,绝对要做到:“辫子用红丝绒扎住,盘在头上,状如头巾,尾端成一长穗,自左肩下垂。
    ”要显示出装束的华美,以体现王府亲兵的风范。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