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多少个名人姓黄的
历史名人:黄 歇:(生卒年待考),春申君,名歇,楚国人。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黄 香:(生卒年待考),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3(扇枕温衾),汉朝大臣。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他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安帝(公元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今河北),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今有《九宫赋》、《天子冠颂》遗世。 黄 霸:(生卒年待考),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全部
历史名人:黄 歇:(生卒年待考),春申君,名歇,楚国人。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黄 香:(生卒年待考),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3(扇枕温衾),汉朝大臣。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他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安帝(公元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今河北),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今有《九宫赋》、《天子冠颂》遗世。
黄 霸:(生卒年待考),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逝世史。黄 宪:(生卒年待考),字叔度,汝南慎阳人。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终年四十八岁,天下号曰“征君”。黄 琼:(生卒年待考),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终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黄 琬:(生卒年待考),字子琰。著名东汉末期大臣。黄琬少年丧父,早而辩慧。后做官至五官中郎将。在汉光和末期,大尉杨赐上书推荐黄琬有拨乱反正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汉中平初期,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
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董卓手下大将李郭汜攻破长安后,收黄琬下狱至死,终年五十二岁。黄 盖:(生卒年待考),字公覆,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零陵郡泉陵人。
著名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郡守、偏将军。祖父时从南阳迁居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北零陵)。黄盖幼时家贫,备尝艰辛。打柴负薪之馀,常诵读经书,并研习兵法。黄盖后举为孝廉,辟公府职。东汉末年孙坚在江南起兵,黄盖往从。
屡经征战,被孙坚拜为别部司马。孙坚逝世后又随从孙策和孙权。曾任浔阳令,又迁丹阳都尉,使山越归服。凡境内动乱,黄盖常被委为守长。先后共历九县,多得安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黄盖随都督周瑜、鲁肃等迎击曹操于赤壁。
曹军北来,不习水战,用连环将船舰联结,以求平稳。黄盖建议火攻,而又先作书报曹操,诈称欲降。约期以战船十艘,装载柴草,灌以膏油,用布蒙蔽,顺东南部风向江北疾驰而去。曹军以为黄盖果真来降,纷纷出营观望。
及近曹军战船,黄盖顺风纵火,火借用势,曹军仓皇失措,全军大溃。黄盖以破曹功任武锋中郎将。后为郡守,平定了“武陵蛮”和长沙、益阳等地“山贼”,加偏将军。黄盖姿貌威严,性情刚毅,办事果断,从不延缓,而又能体恤部属,善于治军。
黄盖逝世后,时人绘像祭祀。《三国志》有传曰:“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曰:“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黄 忠:(公元?~220年),字汉升,南阳人,三国时期著名蜀汉将领、五虎上将之一。
黄忠早年先在荆州牧刘表部下任中郎将,与刘表侄儿刘磐共守长沙的攸县(今湖南攸县)。赤壁之战后,刘备收江南,黄忠投归刘备。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黄忠由葭萌(今四川广元)受命回军进攻益州牧刘璋。
他常常冲锋陷阵,身先士逝世,其勇毅名列全军之首,为刘备攻占成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益州平定后,他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随刘备北上进军汉中时,陷阵勇毅,老当益壮,奋力迎战魏将夏侯渊等。
夏侯渊的部众很精锐,黄忠每次都是冲锋在前,鼓励并率领着士兵们,全军金鼓震天,欢呼呐喊声撼动山谷,终于在翌年夺得了战略要地定军山(今陕西勉县)。由于战功卓著声名大振而晋升为征西将军。刘备立为汉中王后。
黄忠又被任命为后将军,与前将军关羽齐名,赐爵关内侯。第二年黄忠去世,追谥刚侯。黄公度:(公元1109~1156年),字师宪,绍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南宋初学者。生于北宋大观三年,逝世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
黄公度出生于书香世家,幼年勤奋好学,公元1138年他高中状元,一时名声大震。初任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升秘书省正字。当时正值秦桧任相,奸臣当道。黄公度因讥切时政,被降为主观台州崇道观,后改肇庆府通判。
在岭南任职期间,他以宽、仁为政,深受百性拥戴,被当地人祀于学馆。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死后,黄公度被召还京,见宋高宗,多议时政。宋高宗对他很赏识,立即下诏拜他为考功员外郎,准备重用。
可惜天丧斯文,黄公度还没来得及施展宏才,即于第二年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后累赠正奉大夫。著有《汉书镌误》、《莆阳知稼翁集》传世。黄公度任职虽然不显,但文名却极高,他的状元的夺得,更为莆田东里黄氏带来极大的荣誉。
黄公度的后裔,也多以文章勋业传家。史载公度娶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生五子:沃、泮、洧、洙、南僧。其中,长子黄沃,举人,以父任补官,任朝散郎权通判抚州,后以朝请大夫任邵州知府,事见《宋史翼》。幼子黄宁,即南僧,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特科进士,由雅州助教过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此外,黄滔第九世孙还有黄洽(公元1122~1200年),字德润,居侯官,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试春官第二,遂举进士,初官新泉州惠安县尉,后官至御史、资政殿大学士,成为南宋孝宗、光宗两朝名臣,传列《宋史》。
黄洽去世后谥文献,有《文集》、《奏议》共八卷。又有黄贝,官任广州东莞县丞。黄公度长子黄沃生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二个:黄处权、黄处材,是为莆田黄氏第十代。其中,长子黄处权,官任新泉州惠安县主簿。此外,莆田东里黄滔第十代裔孙见于记载的还有:黄汝嘉,进士,官任广州通判;黄粢,监南岳庙;黄汝猷,进士,官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令;黄钺,字子授,乾道五年进士,任潮州通判。
黄滔、黄公度的后裔,见于记载的还有很多,大都有文章之才。如黄公度的第十一代也即莆田始祖黄滔的第十九代孙就有黄廷良、黄廷宣、黄廷用。其中,黄廷宣,官任明朝广东按察司佥事;黄廷用(公元1500~1566年),字汝行,号少村,又号四素居士,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初任庶吉士,累升至工部侍郎,传见《明史》。
黄滔第二十代孙黄希英,进士,官至中亚大夫、长芦监运使。另有名叫黄崇翰者,万历、天启时人。第二十二代有黄鸣廷,举人,官任河南长葛县儒学教谕。另有黄鸣乔、黄鸣俊。第二十三代有黄起有,进土出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土。
另有黄起昂、黄起洛,均明末崇祯时人。黄 权:(生卒年待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著名汉朝谋臣。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相当于秘书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徐众评曰:权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
周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逝世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谏曰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待之如初。臣松之以为汉武用虚罔之言,灭李陵之家,刘主拒宪司所执,宥黄权之室,二主得失县邈远矣。诗云“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权曰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汉魏春秋曰: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
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逝世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於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蜀记曰:魏明帝问权:“天下鼎立,当以何地为正?”权对曰:“当以天文为正。往者荧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吴、蜀二主平安,此其徵也。”明年逝世,谥曰景侯。子邕嗣。邕无子,绝。黄 泓:(生卒年待考),字始长,魏郡斥丘人。
著名晋朝大臣。其父黄沈,善天文秘术。黄泓从父受业,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署为进谋将军,太史令,关内侯,寻加奉车都尉,西海太守,领太史令,开阳亭侯,又封平舒县五等伯,常从左右,谘决大事,灵台令许敦害其宠,谄事慕容评,设异议以毁之,及以泓为太史灵台诸署统,加给事中。
泓待敦弥厚,不以毁己易心。慕容败,以老归家,叹曰:“燕必中兴,其在吴王,恨吾年过不见耳。”九十七岁逝世。逝世后三年,伪吴王慕容垂兴焉。黄 回:(生卒年待考),竟陵郡人。著名宋朝大臣。出身充郡府杂役,稍至传教。
臧质为郡,转斋帅,及去职,将黄回自随。臧质为雍州,黄回复为斋帅。臧质讨元凶,黄回随从有功,免军户。先是,王蕴为湘州,颍川庾佩玉为蕴宁朔府长史,长沙内史。蕴宁朔去职,南中郎将,湘州刺史南阳王翙未之任,权以佩玉行府州事。
先遣中兵参军,临湘令韩幼宗领军戍防湘州,与庾佩玉共事,不美。及沈攸之为逆,庾佩玉、幼宗各不相信,幼宗密图,庾佩玉知其谋,袭杀幼宗。黄回至郢州,遣辅国将军任候伯行湘州事,候伯以庾佩玉两端,辄杀之。
湘州刺史吕安国之镇,齐王使安国诛候伯。黄法抃:(公元?~577年),字仲昭,巴山新建人。著名南朝陈国将领。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簿领,出入郡中,为乡闾所惮。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
南陈天嘉二年周迪反,黄法抃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讨迪于工塘。迪平,黄法抃功居多,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仪同,鼓吹并如故。未拜,寻又改授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南陈天嘉六年征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南陈光大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陈光大二年徙为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南陈太建元年进号征西大将军。太建二年征为侍中,中权大将军。太建四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南陈太建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黄法抃为都督,出历阳。
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黄法抃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蹴乞降,黄法抃缓之,则又坚守,黄法抃怒,亲率士逝世攻城,施拍加其楼堞。
时又大雨,城崩,克之,尽诛戍逝世。进兵合肥,望旗降款,黄法抃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其年迁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增邑五百户。
南陈太建七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侍中,散骑常侍,持节,将军,仪同,鼓吹,扶并如故。南陈太建八年农历10月逝世,终年五十九岁。赠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谥曰“威“,其子黄玩嗣位。
黄公绍:(生卒年待考),字直翁,昭武人(今福建邵武)。著名宋元间音韵训诂学家。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约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前撰成《古今韵会》,为字书训诂之集大成著作。其书以《说文》为本,并广泛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
同时人熊忠以其徴引浩繁,使用不便,另编有《古今韵会举要》传世(《古今韵会》原书已不传)。黄庭坚:(生卒年待考),北宋分宁人(今江西修水),著名二十四孝之24(涤亲溺器),宋朝诗人、书法家、文学家。
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黄道婆:(生卒年待考),松江府乌泥泾人(今上海)。
元朝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元元贞年间,她在崖州(今海南)居住了三十多年,学习了当地黎族民间的纺织技术。回归故里后,将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与发明,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
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被后人成为“纺织之祖”。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为她立祠院。1957年在上海为她建墓园并立纪念碑。
黄 皓:(生卒年待考),蜀汉后主刘禅所宠幸的宦官,董允逝世后任中常侍、奉车都尉,弄权乱政。蜀国灭亡时以重金厚赂邓艾左右,得以免死。黄 苾:(公元288~?年),东晋人,黄香第十代孙。黄子澄:(公元1350~1402年),名湜,分宜人(今江西分宜)。
明洪武年间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建议削夺诸藩王权。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举兵政变,师名“靖难”,指责黄子澄、齐泰为奸臣。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渡江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黄子澄被执,抗辩不屈,被凌迟处死,诛灭九族。黄 兴:(公元1874~1916年),原名轸,教名仁牧,字岳生,号谨吾,又号杞园,别署庆午、竟武、近午、廑午。
后因从事革命活动,改名兴,号克强,曾化名李有庆、李寿芝、张守正、张愚诚、张愚臣、李经田,“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日本时又化名冈本义一、今村长藏,湖南善化人(今湖南长沙)。著名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
1896年中秀才。1898年由城南书院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关怀国家民族前途。1899年10月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1900年春回国。戊戌维新和自立军起事相继失败,开始倾向革命。
1902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年底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专以输入文明,增益民智为本”。旋又组织湖南编,译社,准备有计划地译介西方名著。1903年黄兴与留日学生五百多人集会声讨沙俄侵略罪行,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教授枪法。
不久自认为运动员,回两湖策动反清革命。后在明德学堂任教,利用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物色同志,酝酿成立革命团体。11月与刘揆一等筹组华兴会。1904年2月华兴会正式成立,被推为会长。随后积极联络会党,运动新军,计划于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毙在皇殿行礼的全省官吏,宣布起义。
不幸事泄失败,逃亡日本。1905年7月下旬经宫崎寅藏介绍,与孙中山在凤乐园会晤,共商建立全国性革命组织。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提议推举孙中山为总理,被孙中山指定为庶务,居协理地位;又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移交同盟会,作为同盟会机关报。
年底离日经香港潜入桂林,发展革命组织,策动郭人漳、蔡锷反正。1906年转赴新加坡,协助孙在南洋各地建立同盟会分会。返日后又派刘道一、蔡绍南等回湖南运动会党,策划起义。年底萍浏醴起义爆发,复派周震鳞、谭人凤回国策应。
1907年2月与孙中山、章炳麟等共同审定《革命方略》,在旗式问题上与孙中山发生争执。为顾全大局,励从孙意。3月因孙中山被迫离日,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4月离日赴香港。此时东京发生倒孙风潮,主张以黄代孙任总理。
黄兴闻讯后表示坚决维护孙中山的威信,拒绝出任同盟会总理,使东京倒孙风潮很快得以平息。夏季抵河内与孙中山共谋南方起义,亲自主持或参加钦州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河口起义。1909年陶成章等再次掀起倒孙风潮,黄兴竭力为孙中山辩解,坚决维护孙的领导地位。
1910初再赴香港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1月赴槟榔屿参加孙中山主持的秘密会议,商定集中全党力量,在广州再次起义。1911春与赵声等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任统筹部部长。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亲率敢死队进攻两广督署,伤右手。
失败后潜往香港养伤。赞成同盟会中部总会在武汉发动起义的计划。武昌起义后黄兴乔装赴鄂,指挥汉口的汉阳保卫战,苦战近月,促使各省次第光复。汉阳失守,辞职赴沪,被光复各省代表推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
得悉孙中山回国,推辞赴宁组织临时政府。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参谋部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6月解职,8月被选为国民党理事,9月赴北京与袁世凯会商国是。1913年宋案发生,他一度主张法律解决。
“二次革命”中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再次亡命日本。1914年孙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黄兴因与孙中山意见不合,拒绝加入。6月由日赴美。孙中山在叙别宴集古句书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在美国积极宣传反袁,策动各派力量联合讨袁,并为组织讨袁军出谋划策,筹集军饷。1916年7月回上海,与孙中山重新携手,共商国事。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患胃血管破裂而逝世,终年四十二岁。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通告,主持丧务,并作祭文、挽联,盛赞战友才干贡献,慨叹“后死何堪”。
著作收入《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等。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一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尊其为“梨洲先生”。所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想专著,开辟了清朝史学研究的风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他学承刘宗周,远宗王阳明,是蕺山学派的重要传人。黄宗羲虽为王学后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立足于“天崩地解”的社会现实。将王、刘之学廓而大之,已非理学旧规所能包括。黄宗羲认为,“儒者之学,经天纬地”,他主张合学问与事功为一,以期“救国家之急难”。
由于志存经世,因而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学问,他都广为涉足,博及史学、经学、天文、历算、律吕、舆地、诗文以及版本目录诸学。他一生勤于著述,讲学不辍,培养了像万斯大、万斯同这样的一些著名经史学家,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如《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明文海》等大量的著述。
黄本骥:(生卒年待考),字仲良,号虎痴,宁乡县人。著名清朝经史学家。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举人。道光十七年(公元1838年)授黔阳县教谕,建教泽堂,教授诸生。黄本骥博览群书,对经史、地理、目录之学都有研究。
尤癖爱金石,聚秦、汉以来金石文字数百种及刀布、琴砖、书画等,名其居曰“三长物斋”。他将清乾隆《历代职官表》增以清朝所设员额、品级,详注各表标题之下,分为六卷,仍题原名,以便观览。又著《郡县分韵考》十卷,以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1年)所有之府、厅、州、县,依韵分编,历朝沿革考订详明,以便临文引用,检韵即得。
其他著述有《圣域述闻》、《三礼从今》、《三志合编》、《疑疑孟》、《孟子年谱》、《避讳录》、《书画谱》、《湖南方物志》、《皇朝经籍志》、《三长物斋诗略》五卷、《文略》六卷、《缣山绀雪》十二卷、《古志石华》三十卷、《痴学》八卷、《诗韵检字》一卷等三十多种,大多收入《三长物斋丛书》中。
黄 慎:(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画家。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为“扬州八怪”之一。黄 侃:(公元1886~1935年),字季刚,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著名现代音韵训诂学家、文学家。黄侃曾从师于章炳麟,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
历任北京大学、东南部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等校教授。所著有《音略》、《声韵通例》、《集韵声类表》、《尔雅略说》、《尔雅郝疏订补》、《文心雕龙札记》等。黄飞鸿:(公元1847~1924年),南海西樵禄舟村人。
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五岁从父习武,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此沉重打击,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黄克诚:(公元1902~1986年),湖南永兴县下青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