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真本存世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真本存世吗

全部回答

2018-02-01

24 0

没有,都是后人临摹的。真本已经成为陪葬品埋了。

2018-02-01

24 0

悠然自得 讲得对!

2018-02-01

53 0

    没有,只剩下临摹的,真品据说是去陪李世民了。 国宝《兰亭集序》的作者叫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公元353年暮春三月初三王羲之宦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与太原孙统、孙绰等41人,祓禊之礼,每人作诗以记其事,王羲之挥毫制序在兴奋快乐时写了《兰亭集序》。
     此篇书法作品用蚕茧纸、鼠须笔所书,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全篇28行,324个字。有重复的字,则采用不同写法。其中“之”字最多,至20许字,但没有相同写法的。在乘兴时好像有神仙相助。
  当清醒后,他日再书写了百本,再没有一篇能达至原来的水平的。 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锐意学习二王书法,凡二王手书真迹均搜求迨尽,并获得了《兰亭集序》真迹。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重,在玉华宫含风殿对高宗李治说:“朕从你求一物,你如孝顺,希望你不要违背我的心愿,你意下如何?”高宗痛哭流涕,洗耳恭听。
  太宗说:“我想把《兰亭集序》真迹带去。”高宗点头答应。太宗于是驾鹤游天。高宗在安葬时将《兰亭集序》真迹随太宗葬入昭陵。  自此,人世间只留下了《兰亭集序》的部分临摹本和刻石。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907年,朱温篡权自立,建立后梁,将府库宝物及刻石迁往东都开封。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迁都洛阳。公元938年,后晋建东京于汴州。公元946年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大军攻后晋,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入开封。
    由于后晋军民的反抗,加上刘志远在太原称帝,命部下打击契丹人,于是年三月耶律德光率部北归,同时将国库宝物车载北去。其中就有欧阳询临摹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刻石。当走到今河北栾城县杀狐林时(即今冶河镇乏马村),天气炎热,耶律德光因惊吓成病,驾崩杀狐林。
  其部下将其内脏剖出,塞入数斗食盐,车载北归。  其遗体被后人称为“帝”,即皇帝的干肉之意。由于北撤得仓促,契丹人将所载重物一一丢弃,《兰亭集序》刻石则被丢弃在杀狐林。 北宋庆历年间,栾城城内有一位学究姓李,自小入塾读书,可谓淹贯经史,学富五车,尤其喜好书法绘画、考古收藏。
  一天,李学究在阅读薛居正所著的《梁唐晋汉周书》(即后来所称的《旧五代史》)时,看到书中所记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于栾城杀狐林的记载,就产生了到杀狐林遗址考察的念头。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李学究骑上自家的小毛驴,来到杀狐林。
   当时杀狐林已改叫乏马铺了。李学究根据史书记载,寻找耶律德光当年扎营和死去的处所。由于时间已经逝去一百多年,既无碑碣记载,又无其它痕迹。因为年代较长,很难发现什么。李学究怏怏若有所失,一不小心,迈入一个打坯沟里,跌得两腿生痛。
    李学究没好气地自言自语:“真倒霉!”在沟里坐了一会儿,缓过劲来,正想爬上来,忽然见沟壁露出一个石头角,他不在意地用手扒了扒,原来是一块长方形光滑的石板,大部分还埋在土里,他索性扒出来一看,这块石头长约二尺半左右,宽一尺多,厚约三寸有余,两面均光滑平整,把光滑面上的泥土擦掉,竟然刻满了小字:“永和九年,……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几个字。
    李学究想,这不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刻石吗?李学究顾不得脚痛,抱上刻石,脱下外罩青布大衫把刻石裹住放在驴背上驮回家了。 李学究这次杀狐林之行可谓收获巨大。为什么呢?因为他得到的这块石头竟是稀世国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刻石。
   李学究得到刻石后,悄悄带入家中,珍藏起来,不让外人知道,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李学究之子在定州当一小官,因犯事而被拘押,需用重金赎出,李学究家中贫寒,拿不起这么多钱,只好忍痛割爱,把欧阳询《兰亭集序》刻石献给定州太守宋景文,赎出了儿子。
    自此,欧阳询《兰亭集序》刻石复见于人间。因为是在定州所现,所以后人称之为定武本《兰亭》。 由于各种资料传抄的失误,很多人不知道杀狐林在何处,所以有说“定武本”《兰亭》在定州发现的,有说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发现的,而从栾城发现却有确凿证据,是千真万确的。
   。  。

2018-02-01

39 0

相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因为深受唐太宗的喜爱,所以,唐太宗将它作为了自己的陪葬品。现今流行的〈兰亭集序〉是后人临摹的。

2018-02-01

23 0

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墓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