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互联网 上网帮助

语言学纲要

语义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定义,并各自举例

全部回答

2018-03-22

76 0
    “主观性”( subjectivity) 是指语言的这样一 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 “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 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 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参看 Lyons 1977 : 739) 。
    “主观化”( subjectivisation) 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 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按照这个定 义“, 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即一个时 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 观性,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即表现主观性的 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 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
    当前对“主观化”的研究 取向,有人侧重“共时”,有人侧重“历时”。 人们早已注意到语言的“主观性”。有的语 言表现“主观性”的形式很明显,例如日语,说日 语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用明确的语言形式来表 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和对听话人的态度或感情。
  因此日本的学者很早就开始注意日语中的 “主观性”成分。  像英语这样的语言“主观性”的 表现方式比较隐晦, 但仍然大量存在。Ben2 veniste (1971 :225) 指出:“语言带有的主观性 印记是如此之深刻,以致于人们可以发问,语言 如果不是这样构造的话究竟还能不能名副其实 地叫作语言”。
  然而在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 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 观性”长期不予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 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地”表达命题,不愿意承 认话语中还有表现自我的主观成分。
  对语言 “主观性”的研究因而至多限于文学研究的范 围,而没有进入语言学的领域。连四卷本《语言 学国际词典》(Bright 1992) 都没有给“主观化” 列条。  Lyons (1982 :103) 指出:“现代英美语言 学家⋯⋯一直有一种唯理智论的偏见,即认为 语言基本上是(即便不完全是) 用来表达命题式 思维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上网帮助
硬件
电脑装机
程序设计
互联网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笔记本电脑
反病毒
百度
软件
互联网
上网帮助
QQ
网站推荐
上网帮助
上网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