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哪些王国已被毁灭?
一、东夏国 东夏国又称“大真国”、“东真国”。金末,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叛金后建立的地方政权。蒲鲜万奴于1215年(金宣宗贞佑三年)建都于南京(今吉林省龙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说双城子,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自称天王,建元天泰,国号大真。 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与嫩江汇合的大曲折处,北至松花江北岸,南达今朝鲜咸兴一带,包括金朝的耶懒、合懒、恤品、胡里改诸路。典章制度与金朝基本相同。史称东夏政权。由于蒙古军队与金朝在辽海地区对峙,给东夏国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之得以延续存在18年。 1233年(金天兴二年)为蒙古军所灭。 二、中山国 中国春秋战国时...全部
一、东夏国 东夏国又称“大真国”、“东真国”。金末,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叛金后建立的地方政权。蒲鲜万奴于1215年(金宣宗贞佑三年)建都于南京(今吉林省龙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说双城子,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自称天王,建元天泰,国号大真。
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与嫩江汇合的大曲折处,北至松花江北岸,南达今朝鲜咸兴一带,包括金朝的耶懒、合懒、恤品、胡里改诸路。典章制度与金朝基本相同。史称东夏政权。由于蒙古军队与金朝在辽海地区对峙,给东夏国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之得以延续存在18年。
1233年(金天兴二年)为蒙古军所灭。 二、中山国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叫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
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公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叔的西虢国。西虢国历代国君世袭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同时又是三公之一,担负为周王朝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惩罚不臣的任务,可能是周宣王时期虢国国君虢季子白北御猃狁﹐在内蒙古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朔方城之后,其部分后裔就留在陕北了。
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该书记载,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成周雒阳四周有16个姬姓封国,6个异姓诸侯国,还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国家或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
三、南越国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武帝所灭,传五世,历93年。
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四、巴国 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四川盆地东部的一个国家。
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巴国的都城为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 五、夜郎古国 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 六、楼兰古国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
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七、大理国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
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八、南诏国 南诏是中国唐朝时包括现时云南全部,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一部分的国家。唐时西洱河地区有6个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舍诏、蒙禹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
蒙舍诏因地处南方,故亦名南诏。 永徽五年(654),蒙舍诏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保护。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起,吐蕃先后征服五诏,独蒙舍诏始终附唐。
开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境内)。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南诏国传位165年,至此灭亡。 九、哀牢国 哀牢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开国之王为九隆,历时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公元69年归附东汉,以其地设永昌郡。
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范围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两汉时期,随着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哀牢王柳貌“内附”,永昌郡设立,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渐次稀释直至湮灭。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
传说“彝族和傈僳族”就是哀牢国的“濮人”贵族后裔,哀牢归汉后,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抵抗着“内附”后强大的汉文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