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分析隋及初唐诗风的变化?

分析隋及初唐风的变化

全部回答

2019-04-10

0 0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以其鲜明的文学理论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在初唐时彻底清除了齐梁余风之后,即进入盛唐诗文创作的繁盛时期,紧接着的两次意义重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更是开创了中唐文学的新局面,也影响着晚唐乃至后世诗文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成就一 、初唐:“四杰”拒齐梁诗风,子昂创“兴寄风骨”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初唐(从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年间),这是盛唐诗歌大繁荣的预备阶段,诗人们渐渐走出南宋齐梁绮艳之风和梁陈宫廷之风。
    王、杨、卢、洛四杰一登场就对这种华靡之风加以批判,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指出诗歌应有“刚健”和“骨气”。 到陈子昂步入诗坛,开风气之先,让唐代文学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摒弃了齐梁余风,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正如刘克庄所言:“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  独陈拾遗高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清嘉庆刻本)①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对唐代诗坛做出的贡献。
  二 、盛唐:诗歌创作大繁荣,不因理论尤“运动”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盛唐(从玄宗开元年间至太宗大历初年),这是诗歌的大辉煌大繁荣时期。  诗歌创作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达到了风骨声律兼优的唯美境界。
  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诗中高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王孟、高岑、韦应物、刘长卿、王昌龄等等,真是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而诗歌理论却颇为沉寂,理论的发展似乎明显滞后于创作实践。然而盛唐诗人作为唐代文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文章创作也是百川中的一支。
    他们不同于理论家,而他们的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色彩,却将深深地影响到后世的理论和作品创作。故而他们的文章创作同理论家的创作一样,对唐代的诗文革新运动起有促进作用。
    三、中唐:“元白韩柳”齐上阵,“乐府古文”新运动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中唐(从代宗大历年间至穆宗长庆年间),这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这个阶段的前期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诗人们失去了开阔乐观的精神风貌,诗歌也出现了“气骨顿衰”的不争气象,就是号称大历十才子的诗人们,也出现了一种渐入雕饰,追求丽词的倾向,有种颓废的味道。
  到了中唐后期,诗人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唐诗出现了“新变”,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显示出大活跃的景象。  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经由元白诗派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带动和韩柳古文革新运动的力推,唐代的诗文创作再次出现了大繁荣的局面。
   四、晚唐:诗虽衰有小“李杜”,文渐末出新“词体”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即晚唐(从懿宗咸通初年到唐王朝灭亡)。  中唐诗文高潮到唐穆宗长庆时期逐渐低落,在国运衰微的影响下,晚唐诗歌面貌再次发生变化,由盛唐的雄健壮丽,转而为哀婉凄艳。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尽管为晚唐诗增添一份新的色彩,却也难以抵挡唐诗衰微的洪流。

2019-04-10

30 0
隋及初唐诗歌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 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019-04-10

72 0
隋及初唐诗歌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 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