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套现理财要注意哪些陷阱呢?
信用卡套现越理越亏
黄先生结婚六年,虽然夫妻俩的收入不算很高,但做财务的妻子还是将每笔开支分配得相当好,每年能省下一笔可观的存款。 2010年,夫妻俩商量着换套大一点的房子,但至少要贴100万元。 黄先生考虑买一些理财产品,这个建议被妻子否定了。
朋友的一句 “没钱也能理财”引起了黄先生的注意,所谓“没钱理财”就是利用信用卡套现。也就是说信用卡有50多天的免息期,黄先生可以利用这个空档理财,专门购买这种35天或是45天的理财产品,既不用交付手续费还能赚点钱。 这种听上去一本万利的理财方式让黄先生心动,他还找到一处专门可以提供套现的地方,他的理财之路开始了。可当黄先生将十多万...全部
信用卡套现越理越亏
黄先生结婚六年,虽然夫妻俩的收入不算很高,但做财务的妻子还是将每笔开支分配得相当好,每年能省下一笔可观的存款。 2010年,夫妻俩商量着换套大一点的房子,但至少要贴100万元。
黄先生考虑买一些理财产品,这个建议被妻子否定了。
朋友的一句 “没钱也能理财”引起了黄先生的注意,所谓“没钱理财”就是利用信用卡套现。也就是说信用卡有50多天的免息期,黄先生可以利用这个空档理财,专门购买这种35天或是45天的理财产品,既不用交付手续费还能赚点钱。
这种听上去一本万利的理财方式让黄先生心动,他还找到一处专门可以提供套现的地方,他的理财之路开始了。可当黄先生将十多万元套出来,发现情况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好,不仅理财产品有一定风险,光凭他这点钱购买这种短期理财产品,一个月下来收益率非常低,还不够手续费呢。
于是,他决定购买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就这样,亏了补补了亏,窟窿越补越大,由于无法及时全额还款,黄先生几张信用卡里的利息也越滚越多。由于亏空太厉害,黄先生只得将此事告诉妻子。
尽管气愤,但考虑到丈夫的初衷也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妻子决定拿出家里的存款为其偿还。
就这样,前前后后亏了24万元。由于黄先生有过逾期归还等记录,可能会给未来房贷带来一定麻烦,黄先生懊悔不已。
“现在理财的风险比较大,利用信用卡套现来为银行年末或月底冲储的相对比较多一点。 ”一位国有银行高级客户代表透露。
其实每次到了年末或者一个结算的时间段,各种关于“吸收短期存款返利”的信息就格外多。在网上专门有一群人从事银行揽储中介。由于一些中小银行对于每月或每个季度储蓄都有一定指标,为了完成任务,这些客户经理就会出资返利,通过这个方式来吸收存款。
据了解,一些银行都会在一个时间段推出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5%?3。5%,有的周期仅4天。为此,有些人便瞄准这个短期的机遇将信用卡套现后参与,但是其中的危害性和风险性也随之增加。
理财“团购”暗藏风险
在不少市民眼里,信托产品算是个比较时髦的东西,虽然动辄要求资金量50万元甚至更高,但10%以上的收益率还是让投资者眼馋。于是有第三方代理机构推出“团购”:小资金如10万元、20万元也可参与,把几个客户的钱拼起来凑到投资门槛。
殊不知,这为投资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分配埋下极大隐患。
“如果到期满足合同收益率还好说,只要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就好了;如果出现亏损、爆仓的情况,‘团购’客户就不乐意了。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第三方机构代理理财不合规定。
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客户承受能力并有一整套风险测评的程序,这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的机构才能提供,目前国内具有这一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很少。 ”
在实际操作当中,这些机构很容易夸大理财产品的收益,误导客户,为客户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便,甚至是损失。
对于网络理财团购,市民更要保持冷静和警惕,因为可能暗藏无法预计的风险,比如追偿难。万一发生纠纷,可能连对方的人都找不到。资金透明度也存疑,第三方机构是否会真的用客户的钱去理财,还是会进行投资等,客户难以知晓。
免息期“馅饼”成陷阱
利用信用卡套现是违法行为,但如果有人以此为诱,怂恿你去参与50天收益10%的投资,你会动心吗?
投资者张先生在网络上吐槽:自己误信了一家所谓投资公司的广告,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到投资公司去套现购买投资产品。
“我的信用卡额度是2万元,按广告上的说法50天收益就有2千元。以前我一些小兄弟手里紧张时会去火车站附近的小黑店套现,还要付10%左右的手续费,我的这个投资是卖家付的手续费,对我来说等于是无本买卖。
”但张先生没想到的是,号称“稳赚不赔”的买卖在50天后却宣布无法收回本金,“银行的逾期费率很高,每天都要收万分之五,还是循环记息。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拿另一张信用卡的额度偿还债务。
据张先生说,这些业务员并不随便拉客:“他们更多的是选择看上去像外地人的年轻群体,找那种一看就知很想赚钱的人。 ”
套现不比取现,信用卡用户不通过正常手续??即ATM机或银行柜台提取现金,而是通过与商户协商以刷卡名义取现,这属于违法行为。
由于是违法行为,这类投资公司本身就是非法的,投资者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一旦东窗事发追回本金几无可能。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直言。
投资黄金遇上非法公司
李小姐去年股市见底时耐不住“寂寞”将手里的资金转到黄金公司,“一开始赚了些,公司还鼓励我们多发展客户”。
几个月后,李小姐发展的客户达10多个,共投资近100万元,李小姐投资了5万元。到了今年年初,李小姐发现投资账户突然不能正常转入转出资金,一周后噩耗传来,称公司已经被转让了。后来公司法人因涉嫌非法经营黄金期货被逮捕,但投资者的资金却不知去哪儿了。
李小姐坦言,当时选择这家“灰色”公司,是因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相比,其T+0、24小时交易的交易方式更灵活,交易费用又比同样宣称是24小时交易的银行要低。更让她困惑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损失该找谁来补偿?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相关规定,央行依据《金银管理条例》监管现货市场;证监会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监管期货市场;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地下炒金黑平台诈骗归公安部门管理。
其实,这些形形色色的金融诈骗也有规律可循,即参与的公司都非银行等“正统”金融机构,投资者只要稍加留意,会发现诱骗其投资很多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但多数是被宣传广告或一时的收益“迷了眼”。
不良现象
“套现”“养卡”一条龙
随着信用卡用户的增加,利用信用卡套现的现象也逐渐显现,虽然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针对利用POS机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作为小规模的个人行为信用卡套现行为仍难以界定和管理。
另一方面,套现行为在将坏账风险提高的同时又抢走银行取现的收入来源,让银行很头痛。
根据常规,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的额度按照个人的情况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银行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办卡,往往会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归还并不加收利息。
由于信用卡的主要功能是刷卡消费,很多银行发放的信用卡都规定客户只能从信用额度中取出30%左右的现金,每次取现要支付交易金额的3%作为手续费,要承担每天万分之六的利息,且不再享受免息期;如果逾期没有还款,银行还要收取欠款的循环利息。
在这种背景下,有不少手头拮据的人,希望以刷卡消费的名义提取现金,免付利息。 “套现”业务应运而生。
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剖析,“就拿为手机充话费来说,只要几台POS机就能完成。”据他介绍,每次有“客户”来套现,只要他说出自己的想要套现的数额,那业务员就可以伪造消费单据,自己先垫付现金支付给 “客户”。
在POS机刷卡后,银行第二天就会把“消费”资金转到这位业务员所在的公司账户上。 “客户”每套出一笔现金,业务员会根据刷卡金额收取一定手续费,从中牟取暴利。在此过程中,帮忙“套现”的公司不用花费任何成本,收入相当快。
每张信用卡都有还款期限,到期不还款就会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很多“客户”既想套现又不想留下不良记录,一些生意好的公司便会找一些业务员帮忙“养卡”。只要客户将信用卡密码和卡号交给这些公司,就可以每个月循环利用套现。
理财风险
“陷阱”不止银行保险基金
如何让手中财富跑赢通胀,已经成为一门“全民功课”。尤其是在通胀持续、投资门类狭隘的情况下,以储蓄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理财观念早已落伍,“理财”一词的定义,也从单纯的 “存银行”、“炒股票”扩展到了创富、投资、消费等与金钱有关的各个方面,但理财陷阱也越来越多。
“这些地方房价便宜,风景秀美,最适合养老。 ”在投资顾问的巧舌之下,许多中老年人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异地郊区房产,有的甚至为此卖掉了上海市中心的房产。然而,一旦冷静下来,诸如交通不便、远离医院、配套设施不足、医保无法互通等现实问题接踵而来。
此外,投资纸黄金甚至黄金期货又成了这些投资专家忽悠中老年人的噱头。 “我接待的一个老人,30万元进去只剩下7万多元,投资顾问还不断让他追加投资。 ”一位律师告诉记者,老人因无法接受打击,患上了抑郁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