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人民币升值?
主要是内外两个因素。外因:第一:日本要求。第二:美国施压。内因:第一:实际有效汇率。第二:购买力平价。第三:国际收支。深度原因:1。国际收支状况。2。国民收入。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4。利率。 5。外汇储备。6。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7。制度性因素。外因第一:日本要求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 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全部
主要是内外两个因素。外因:第一:日本要求。第二:美国施压。内因:第一:实际有效汇率。第二:购买力平价。第三:国际收支。深度原因:1。国际收支状况。2。国民收入。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4。利率。
5。外汇储备。6。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7。制度性因素。外因第一:日本要求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
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以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正在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也符合其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
第二: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
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
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
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是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几年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
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内因第一:实际有效汇率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
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
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第二: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
06倍。一般来说,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仅涉及到可贸易商品,并且没有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因而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但是,人民币币值即使没有UNDP估算的那样高,也不至于像现行的汇率那样低。
第三: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
3深度解析1。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国自1994年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从这一因素来看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是因为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得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涨。
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8%,国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增长的原因既有商品供给的因素又有扩大内需的因素,因此短期内国民收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一般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
我国自1997年经济软着陆后,在大多数年份里,通货紧缩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货紧缩使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4。利率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
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2002年11月6日,美联储将其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50个基本点,从1。
75%降至1。25%,降幅之大超出市场的预料。相对而言,人民币利率基本保持稳定,且预计央行短期内不会做出降息的决定。由此,形成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间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的相对差异,易于吸引国外资金的进入和中国在外资金的回流,从而拉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
5。外汇储备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所以它对稳定汇率有一定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储备大国,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图,中央银行若要稳定储备规模,则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6。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外汇市场上适当的投机活动有助于外汇市场均衡汇率的形成,但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往往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于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
我国目前实行资本项目下较严格的管制,还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投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还不大。但是,一旦市场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则国际游资将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7。制度性因素在外汇管理上,我国目前采用的仍是人民币结售汇制度,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外汇留存并抑制了外汇需求,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
此外,我国人民币目前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2002年末,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合格外资机构投资者境内股票投资的规定”,标志着我国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已出现实质性的进展。但这一政策刚刚问世,尚需经历一段过渡期和适应期,因此短期内不会对外汇市场供求造成较大的影响。
我国经常项目虽已实现可兑换,但其兑换程度仍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居民经常项目换汇仍然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且额度标准相对偏低,这些都抑制了外汇需求的增长。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