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泰山的小故事啊```
泰山是一座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闻名,而县以其灿烂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它经过2000余年的积累与沉淀,无论是身为人主的帝王,还是命在朝廷的达官,无论是放浪山水的文人,还是云游四方的僧道,更甚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众生,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憧憬与希望,都在泰山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有所体现,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部缩影,泰山的典故与传说,就是这个缩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岳为首,泰山可依,泰山梁木 泰山不让土壤等等,许许多多典故与传说,反映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不屈不挠,...全部
泰山是一座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闻名,而县以其灿烂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它经过2000余年的积累与沉淀,无论是身为人主的帝王,还是命在朝廷的达官,无论是放浪山水的文人,还是云游四方的僧道,更甚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众生,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憧憬与希望,都在泰山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有所体现,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部缩影,泰山的典故与传说,就是这个缩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岳为首,泰山可依,泰山梁木 泰山不让土壤等等,许许多多典故与传说,反映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不屈不挠,磊落光明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仇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典故与传说,不仅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有着广博而精深的文化内涵。
所有这些神话传说,象这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一样古老、美丽、动人,祖祖辈辈流传着。 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始皇爬到半山腰,虽骑马乘轿,却也早已累得汗流满面。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很不高兴,封禅弄了个不了了之。
始皇圣旨已下,把大树封为“五大夫”,以后人们便将此树称之为“五大夫松”,再后来错传成了五棵松树。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花匠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拿出许多奇花异草的种子相赠,说是撒在山间,来年泰山将会漫山花香,分外妖娆。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漫天的大雪掩没了她的身体,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轻的妻子却不见了,在她站过的地方长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树,像那少妇首望远方,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令人忘情:飞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清韵,使人心醉。
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
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
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望夫山 望夫山在碧霞祠的东南、瞻鲁台的西侧。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
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只见有伙人前簇后拥地用轿子抬着一个公子哥儿来到他们身边,那公子见新媳妇水灵秀气,长得十分标致,便生了贪婪之心,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
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
”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请让我再望他一眼,作最后一别。”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仙人桥 在碧霞祠东南,有两崖陡立,相隔丈许,涧深数丈,非正午不见日月,两崖之间三石相连,悬于半空,风吹欲倾,纯属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攀上攀下,留影于此,已不再是“非飞仙不能度了”。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考场上屡试不第,今年八十二还不曾中得半个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笔管,从来不被人注意,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于是,吕洞宾便急急忙忙奔梁灏。
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
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紧握笔管大书特书。
午时三刻已过,梁灏还在大收不止,只听背后有人言曰,谢梁兄救命之恩,容当后报。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
”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
吕洞宾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时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携你离开这里,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
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在泰山之巅,道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供奉着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视,哪里有猛兽作浪,妖孽兴风,它就在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
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门可落雀,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刹那间, 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仙雾,即刻变得乌烟瘴气,山上顿时大乱。
海妖见后,却在一帝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真奔山顶,它见那妖孽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缕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复又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
从此,那东海妖孽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丈人峰 玉皇顶西北不远,有巨石陡立,如刀削斧劈,状似老叟,这便是泰山丈人峰。那么为何将此石尊为丈人呢? 据说,唐明皇来泰山封神,派张说为封禅使,前来做些准备工作,以迎圣上驾到,泰山封禅,是在山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
山下辟场以祀地,报地之绩。张说奉旨前往,而他自己却另有打算,认为封禅动用黄金万两,无据无数,吃喝玩乐,大有油水可捞,再说事后还可以因功受赏,便乘机把女婿郑镒也拉上一齐赴岱。唐明皇到泰山封禅,千军万怪,车如流水如龙,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封禅仪式。
事后按惯例,除太慰,司秆,司空三公以外,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不赦天下,以示皇恩。郑镒本是九品小吏,由于他老丈人的作用,连升四级,骤迁五品,赐给大红官服,趾高气扬,威威武武,好不显赫。其他人早就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宫廷上下议论纷纷。
这事传到唐 明皇的耳朵里,皇帝马上召张说进殿,问他是怎么回事,张说默不作语。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帝边一语双关地为他脱说“此乃泰山之力也。”此事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以后,人们便把祭坛旁边的那个高耸入云的石峰取名叫“丈人峰”,遂把丈人称作“泰山”,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又把丈人叫作“岳父”沿袭至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