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求…青出于蓝(后三字)!

还想知道这出自哪里?最好详解!谢谢

全部回答

2009-06-03

0 0

  “青出于蓝胜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冷。
  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

2009-06-03

46 0

    后面有四字。通常人们使用时往往省去了“而”字。搜索百度,关于“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内容共有76页。人们引用这句话来作比喻的很多,但似乎找不到以此作诗的。请谅。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供您参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   解 释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出 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用 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指后人胜过前人   示 例 你们年轻人真是~   近义词 青出于蓝 冰出于水而寒于水 更胜一筹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典 故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
    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