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马桶和马有什么关系?

全部回答

2008-10-31

0 0
    要说马桶的历史,这得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这也是马桶的前身。
  如按此说,据说这种“虎子”也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  关于“虎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
  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
  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
  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抽水马桶是谁发明的,连许多专家也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 是外国人发明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抽水马桶开始在欧美盛行 ,后来传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80年代初在北京高级宾馆出 现。
   我们不喜欢谈论厕所,所以产生了很多这方面的隐语,如1号 、化妆、“伦敦”(轮蹲)等。但实际上我们非常在意它,不妨 像美国有本畅销儿童读物叫做《人都要尿尿》一样直截了当地说 出来。
    上海作家蔡翔在回忆20世纪50年代苏州河一带居民的日常 生活时写道:“晨光初现,粪车就会摇着铃铛走进小小的巷子, 许多的男人和女人就会揉着睡眼,拎着马桶,依次走出家门,然 后,就在一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前排起长队。
  ”所以,那时的苏 州河永远稠得像黏汁,水面上永远漂浮着粪便。   人人都要上厕所,但用什么样的便具实在有天壤之别。20世 纪初的包身女工们在规定的五分钟内“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 裤子争夺马桶”;而在朱门深墙内院,主人上厕所,佣人则拿温 热的毛巾毕恭毕敬地侍候着,主人屙完了还要说“满好”;现代 人更是君子不用动手,就能使坐便器自动完成冲便、洗净、烘干 的功能。
    马桶变迁的100年,是泪与笑的100年。 抽水马桶是谁发明的,连许多专家也说不清。一种说法是15 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 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在此之前,不少人总是去最近的大 树下和小河里就地解决。
  尽管哈灵顿发明了马桶,但由于排污系 统不完善而没能得到广泛应用。  1861年,英国一个管道工托马斯 ·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 现代化时期。
   抽水马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后来传到日 本、韩国等亚洲国家,80年代初在北京够点档次的宾馆里才见得 到。但现在连北京稍像点样的收费厕所里都用上了它,坐着真比 蹲着强。
    这种装置因为采用虹吸、螺盘虹吸等原理将溲溺抽走, 而非人们想象中的用水冲,所以叫抽水马桶。如何又省水又吸力 大,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虽然抽水马桶已经较为普及,但现在发展中国家还有29亿人 用不上卫生间。
   好运吧!!!。

2008-10-31

53 0
    要说马桶的历史,这得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来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这也是马桶的前身。
  如按此说,据说这种“虎子”也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  。 关于“虎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
  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  。 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
  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