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唐宋词中为什么有许多一样的词牌名?代表何意?

唐宋词中为什么有许多一样的词牌名?如菩萨蛮,浪淘沙,梦江南等,代表何意?在学习词中发现许多词名一样,卜算子,清平乐,满江红,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景,有没有统一的说法?

全部回答

2008-10-21

0 0
    楼主所说的“菩萨蛮”、“浪淘沙”、“梦江南”、“卜算子”、“清平乐”、“满江红”等,叫做“词牌”,指填词用的曲调。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某个词牌的确定,大多以最初的那首曲调的名称或内容命名,当然,例外的也为数不少,同时,它们还因种种原因拥有其它名称。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迭金》等。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
  创自唐刘禹锡、白居易。原为小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亦即七言绝句。南唐李煜始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梦江南》,原名《望江南》,其它名称还有《忆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自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卜算子》,又名《缺月?焓柰贰ⅰ栋俪呗ァ贰ⅰ冻煲!贰ⅰ睹挤灞獭返龋坡姹鐾踝魇灿檬郑顺啤安匪阕印保始宜烊∫晕K魉氖淖郑圃稀?宋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
    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满江红》,一名《上江红》,唐教坊曲。《乐章集》、《清真集》并入“仙吕调”(曲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格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一般例用入声韵,南宋姜夔(kuí,音魁)曾始创平韵体,但用者不多。填此类词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与恢张襟抱。
  也可酌增衬字。 如果只是一般的业余爱好,只要了解一些常用词牌的格式韵律就可以了,其出处倒也没必要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

2008-10-27

264 0
    简单的说,词牌并不是词的名字,而是词的格式,这种格式的要求包括每一句的字数,甚至严格到每一个字的平仄。而其原因就在于同一个词牌往往是用相同的乐曲来配合演唱的,如果句式长短、平仄不同显然演唱难度就大了。
   比如《卜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词的名字,也有一些不单独取名,直接就用词的第一句来区分了,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可以参考一下元曲中出现的曲牌名,也是一个道理。
     另外如果对中国戏曲感兴趣的话(哪一种都差不多),可以看出来传统戏曲的创作也是如此,以几种主要的曲式为基础填词创作,比如听京剧,你会发现好多著名唱段曲调是一样的,可是词不同, 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话,可以继续探讨,其实那些词牌名也都是有来历有意境的,比如有些典故是很有趣的故事,可不是几句话说得完的。
    。

2008-10-19

254 0
词牌不是词的题目,而是词的格式,就是相对固定的写词的模版。大约有一千多个。词人们都是选定词牌,按照其具体要求创作,叫作“填词”,所以就有重复了。

2008-10-19

238 0
因为词是从唐末开始出现的,那时候就有一些词牌名了,所以宋代的词牌名有一些是沿用下来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