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这是首什么意思啊?

十年磨一剑,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全部回答

2008-09-05

0 0
    【出处】   这两句诗出自中唐诗人贾岛的《剑客》。全诗是: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背景】   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
  贾岛以苦吟著称,诗风险僻,写诗一味追求奇字险句,格局狭隘,情绪穷愁,像“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在诗中随处可见,曾自叹“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宋代大文豪苏轼把他和另一位诗人孟郊的风格合评为“郊寒岛瘦”。
   【赏析】   春秋战国时期,范阳这一带地属燕赵,英雄豪侠慷慨悲歌,是传统风气。贾岛虽一介书生,骨子里却存有燕赵慷慨豪放之气。《剑客》一诗单看不像贾岛所作,但联系到他的籍贯,还是不难理解的。
  这首诗豪迈之气冲斗牛,一副侠肝义胆,读后令人精神振奋,动力十足。  诗评家说它“豪爽之气,溢于行间”。   “十年”,形容自己磨剑、练剑时间之长,并非实数。“十年磨一剑”,说明此剑凝聚剑客的全部心力,非同一般。
  “霜刃未曾试”,剑刃寒光闪烁,冷若冰霜,锋利无比,但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它的锋芒。这里虽说“未曾试”,但那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却溢于言表。  此两句兼咏剑与自喻于一体。诗人未曾写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更未写自己多么想走上仕途的愿望,但通过这两句诗,我们不难窥见诗人的心理。
   这两句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语言凝练平实。诗人一反平时的奇字险句,用简简单单十个字,传达出无限深意。  诗人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朝成名,既实现自己的抱负,又为国家效力。
  然而命运不济,尽管自己付出很多,却一直没能如愿。其二,托物言志。试想一下,如果诗人赤裸裸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诉诸笔端,诗歌的意境势必会大打折扣。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种作诗技巧——“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写之物。
    古人写诗重含蓄,因为含蓄,所以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诗歌自然意境幽远。“兴”就是实现含蓄的一种手段。其三,题材感人。对古人而言,中举做官是他们改变现状的最好途径,也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社会的不公平、中举名额的有限等种种原因,使众多读书人最终理想破灭。    贾岛的境遇,也是古代千千万万读书人的境遇,因此能引起后世的共鸣。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两句直接表露心迹:千锤百炼之剑急于早日有所用,哪怕是今日也不算迟。
  诗人高声呼问:谁有不平之事?我要用我的剑为社会伸张正义!诗写到这里,诗人已经无法遏制自己的感情,竟至于高呼,读者岂能不为之动容。

2008-09-05

452 0
场景画面是这样的: 一个剑客手里提溜着一把剑,左看看、右望望。 稍时,只见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大声吼道:此乃宝剑,十年铸成,从未喋血,今朝示以众人,哪家但凡有不平之事,皆告与我知,吾必提成宝剑杀将过去!(然后剑客挑了挑眉毛,杀气腾腾,周围登时作鸟兽散一哄而去。) 古之文人,皆酸腐,自持有才,恨不能仗剑行侠义之事,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悲,可怜啊!

2008-09-05

449 0
    出自贾岛的《剑客》,意思是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
  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
  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  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