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异地高考呢?
异地高考[微博]问题已经随着占海特事件的发酵从一场政策之争变成了一场权利的理念之争。教育部关于异地高考的苛刻条件对于大部分外来工子女们来说依然是一道高不可及的门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广州人对异地高考的看法有些温和,但是温和背后,冰山依旧只露出了一角。 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能否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关键在于,厘清背后的利益纠葛,究竟是谁在制造不公。
出场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张铁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征
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峰
数据
广东外来工子女占全国三分之一
1/3
截至去年底,广东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含省内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全部
异地高考[微博]问题已经随着占海特事件的发酵从一场政策之争变成了一场权利的理念之争。教育部关于异地高考的苛刻条件对于大部分外来工子女们来说依然是一道高不可及的门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广州人对异地高考的看法有些温和,但是温和背后,冰山依旧只露出了一角。
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能否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关键在于,厘清背后的利益纠葛,究竟是谁在制造不公。
出场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张铁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征
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峰
数据
广东外来工子女占全国三分之一
1/3
截至去年底,广东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含省内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占全国1/3;广东省高考生源从2000年的10万余人猛增至2012年的69。
2万。
6 %
2012年仅4 。1万名考生上一本,相对于69。2万的考生总数,一本录取率不足6%,低于全国平均一本录取率8。5%,更低于北京、上海高达25%的一本录取率。
10 0 0人
今年省内4所“211工程”学校(中大、华工、暨大、华师)在广东揽才1 。
5万人左右。而上海交大[微博]、复旦[微博]、人大[微博]等十所省外名校招生计划,加起来不足1000人,还比不上中大省内招生计划4100人的1/4。
19万
目前,在广东省接受义务教育的外省户籍学生约171万人(异地高考可能影响人群),平均每年级19万人。
15 。2万
如果要保持广东目前8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不下降的话,每年要增加15 。2万个招生计划。这部分计划靠省内或省外院校来解决,短期内都是个严峻考验。
核心提示
问题出在哪,户籍、经济、权利意识?
户籍问题掣肘
从政治层面考量,广东教育学院教授张铁明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着户籍制度。
长期以来这个制度是中国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一旦冲破这个制度,国家政府的管理成本肯定会大幅增加。
区域发展不均
从经济层面考量,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征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的容量和质量都不平衡。全国最好的资源集中在首都,一个省最好的资源集中在省会,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异地高考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中国,每一项的改革都会牵涉到很多问题和利益。
依然需要扩招
从教育层面考量,袁征提到,异地高考导致的高校扩招遭反对。
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人对高校扩招很大意见,但他认为高校扩招有能保护每个人应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权利”是优先于“结果”的,“结果”是找不到工作,但是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必须优先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生在总人口中比例是低很多的,我国更应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政策不能轻易改变
从政策实施层面考量,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峰认为,难在政府对放开后形式的估计和政策量化的准确性,难在政策不能随便“放”和“收”。
分析
政府:观念不应狭隘,人才培养不应有区域之分
张铁明表示,从现在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异地高考是可以实行的,现实异地高考政策的障碍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大。“我们要先认识要求异地高考的群体以及他们的目的。
一些是跟着在外省工作的父母到某地读书并参加高考的考生,还有一种是专门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考生,目的是钻政策漏洞,所以基于这种考虑,异地高考需要设定一定的门槛。”
但是,异地高考最大的障碍不在于物质层面,不在于本地财政不足以支持外来考生在本地读书的教育费用,而是在于本地政府旧有观念:认为实现异地高考会以本地政府财政为外省培养人才。
以北上广为例,因为也有大量的外省人才流入这些地区,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当地政府也没有对相关省区的政府给予回报,当自己需要培养人才时,又生怕用自己的资金帮别人培养了人才。这种观念一定要打破,学校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不管学生将来到哪里工作都是对的。
居民:谁是纳税人,谁就应该享受“本地待遇”
张铁明在采访中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在教育公平层面上绕圈,会围绕“凭什么北京上海的孩子就能低分上好大学?”“凭什么同样在这里工作生活,他孩子能上好大学,我的孩子就不行?”……诸如此类问题讨论不休,但是在这个层面上是讨论不出结果,因为“谁来掌控教育公平”是难以回答的。
他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应当是“当地的经济成果到底是谁创造的?”谁创造,财政就应该惠及谁。陈峰的观点从人权和禀赋出发,认为父母作为纳税人,贡献是基础,是核心标准,纳税了就该享受福利。他还提到,尽管国外有类似于户籍的制度,但不似中国刻板,只是流动性纳税证明,和你享受的待遇有关,谁出资谁就受益。
法律:准入条件并不合法
今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规定,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1、父母在当地就业;2、孩子有当地学籍;3、根据城市条件各地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袁征对这三个条件的看法是,这些条件不合法。宪法规定,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不能说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高人一等,就能享受更多的权利。而且教育法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户籍制度本身限制了受教育者的权利,也就是说所有学生在入学、升学方面不平等。这三个异地高考准入条件,也是限制受教育的权利。两者都违反宪法精神,也违反教育法规定。
展望
放开后,高考移民[微博]会多起来么?
张铁明:会,广东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旦广东政策松动,就会有大量高考移民进来。
广东相对北京上海的高校,一是数量不及他们多,二是质量不及他们好,但是广东的教育资源、生活环境及就业机遇并不差,当广东开放异地高考,而北京上海没有开放的时候,会有很多追求不到最佳资源的人退而求其次来广东进行高考。
陈峰:不会,新广东人会留下来
陈峰的意见则是鉴于广东的各种条件还不及北京上海优越,不一定有大量新的外来考生的,但是现在在广东的“新广东人”会继续留在广东,但是他们的户籍还在外省,这部分人的数量也不少,政府也应该考虑周全。
对于大量的打工一族来说,吸引他们的主要还是薪资,教育资源只是其中一个板块。
借鉴
高考移民其实是一笔财富
如果北上广甚至全国性地开放异地高考,那么大量“高考移民”就会随之而生,人口大量流动必定催生各种社会问题,似乎这个群体的存在对本地居民产生威胁,但是从宏观角度看,专家学者都认为高考移民潮不是坏事。
张铁明:进城读书不是高考移民
城镇化是拉动经济的主要方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必然趋势,他们会把孩子也带入城市读书生活,不是冲着高考去的,不能把这批人仅定义为高考移民。另外,如果中国不开放异地高考,会导致很多人带着钱移民到国外。
我们不限制留学[微博]移民,即国外异地高考,却一直死咬着国内异地高考不放。
袁征:高考移民也是财富
高考移民的增加并不是一件坏事。很多发达国家都用各种办法吸引外来留学移民,国内教育观念有待提升。
现有20万在美国留学[微博]的中国学生,足以解放美国经济。国内省份之间却不能接受异地高考生,抗拒高考移民,不免狭隘。采写:南都记者 郭炳朋 实习生 李芯
微博
异地高考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悬念,它只不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它和户籍制度一样,迟早会消亡。
@A re-U -talking-to-m e
中国出口产品多点,美国人跳起来骂了;内地人去购物多点,香港人跳起来骂了;异地高考将要出台,北京人上海人都跳起来骂了!利益面前,这些我们心目中曾经的文明高地、首善之区立刻赤身裸体地野蛮。
@港文罗
教育部为了推脱责任,让各省市自己制定异地高考方案。其结果就是各省市绞尽脑汁在制定门槛和制约办法。教育部完全可以统招统考全国一张试卷。也可以部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地方院校面向地区招生。
最彻底办法是,所有高校自主招生。
@阳光的羊叔
异地高考我不太懂,但如果有人一直在广东学习,那他的课本和内容是与外省不同的,考试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硬是让人家回家考,有点……一个学生一路读过来容易吗?学校和政府怎么忍心这么对待即将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学生呢?@广州小薇。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