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家族有病史的,他的后代可能遗传?
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由单个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由于致病基因位于某常染色体或在性染色体上,故表现的传病有的与性别有关,有的则无关。可分四种形式存在: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结构多发性息肉、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等。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垂体侏儒症等一般近亲结婚得病机会多。
(3)性连锁显性遗传病如无汗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可发生在男孩身上,也可发生在女孩身上。
(4)性连锁隐性遗传方式如色盲、血友病、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由于这四种形式的疾病的致病基因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全部
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由单个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由于致病基因位于某常染色体或在性染色体上,故表现的传病有的与性别有关,有的则无关。可分四种形式存在: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结构多发性息肉、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等。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垂体侏儒症等一般近亲结婚得病机会多。
(3)性连锁显性遗传病如无汗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可发生在男孩身上,也可发生在女孩身上。
(4)性连锁隐性遗传方式如色盲、血友病、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由于这四种形式的疾病的致病基因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不同,所以有的可表现为遗传病,有的仅为有病基因携者。
二、染色体病的遗传方式:多数是因亲代的生殖细胞在发育发生畸变,少数是因双亲中有染色体平衡易位,传给后代所致。
三、多基因遗传方式:指二对以上的基因发生异常引起的疾病,常与环境因素造成染色体的损害有关。
经医学家研究发现,子女的某些疾病和不正常的生理状况更多是通过母亲这一链条进行遗传的。下面列举的几种情况中,你母亲或外祖母如果有其中之一病情的话,那你务必及早预防。
肥胖在肥胖者的体重当中,遗传方面的因素占到了20%-40%。女性的体重和母亲的体重有关,而她们的体形却与父亲联系得更为紧密。美国医学专家发现,减肥波动大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出体重相对稳定的人1倍。
因为人体下半部分减去的体重被身体上半部分“获取”,而腰身以上部分过多的脂肪与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超重的办法,一是下定决心,对脂肪和甜食的摄入严格限制;二是坚持有规律的运动。
心脏病母亲体内的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特定基因很有可能遗传给子女,极易诱发心脏病。
一项调查显示,母亲在65岁之前曾经发作过心脏病,那么子女将来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专家指出,保持正常体重、经常锻炼身体、避开高脂肪食品、戒烟,都有利于保护心脏。另外,35岁以后要经常测量血压和胆固醇含量。
肺癌研究表明,在肺癌患者中,起码1/10的人具有遗传性。若母亲或她的姐妹中有人患肺癌的话,那么她们遗传给子女的机会比其他人高出2-3倍。因此,从30岁开始,每年都要坚持做胸部透视,并坚持锻炼,戒烟戒酒。
Ⅱ型成人糖尿病这是发生在妇女中的一种常见病,通常在40岁以后发病。专家研究表明,患此病的人当中,有1/5—2/5是由母亲遗传的。研究发现,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可使患糖尿病的危险减少60%。与坐着不动的人相比,那些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糖尿病发病率能减少50%。
人过45岁以后,每隔3年应做一次糖尿病常规检查。对于那些母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年轻时便要经常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骨质疏松如果母亲患了骨质疏松,那么她们的女儿脆骨病的发病率一定很高。
医学专家研究结果指出,在骨重量及其失去的骨质方面,女儿和母亲极为相似。预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平常多喝牛奶,吃高钙食品;二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保持骨骼的健壮。绝经后,要定期进行骨密度的测试。
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对身体极为有害。如果母亲患过此病,那么女儿就有10%被遗传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平时仔细观察,对任何一点有迹象的信号都应注意,若有突然的情绪波动,或哭泣一段时间等,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
如果夫妇二人中有一人患有过敏,孩子得过敏的概率可达48%;如果二人都有过敏史,孩子得病的概率可上升到70%。孩子并不一定和父母一样因同一种物质而过敏,但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在婴儿期食物过敏表现的症状为皮疹、腹泻、哮喘、呕吐或是鼻子充血。
牛奶、鸡蛋、海鲜、玉米、坚果、大豆和小麦是最常见的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将这些食物排除在孩子的日常食谱之外,坚持几年可以使三分之一的患过敏孩子减轻不良反应,在此之后,再吃此类食物则无大碍。然而,孩子对海鲜、坚果、贝壳类动物的过敏反应并不大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消失,所以,最好永远不要让孩子碰此类食物。
流涕的鼻子、不停地打喷嚏和流泪的眼睛都是由于不断接触、吸入了花粉、灰尘、霉菌等物质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这经常发生在二岁以上的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就应该意识所谓的”感冒”有可能是过敏。
哮喘 ,如果夫妇二人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孩子得哮喘的概率有25%;如果二人都有哮喘史,孩子得病的可能性会上升到50%。
糖尿病,如果夫妇二人中有一人患有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孩子得此种糖尿病的概率有5%;如果二人都有I型糖尿病,并且两人都继承了MHC基因,孩子得病的危险性上升到20%。
II型糖尿病也同样有家族遗传史,因为肥胖的基因组合是很难克服的。
湿疹,鳞片状、发痒的湿疹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在此类家庭中的孩子会有10%到20%受到影响,特别有可能发生在那些有过敏或是哮喘倾向的孩子身上。
偏头痛,如果母亲患有偏头痛,孩子得此病的概率有50%;如果夫妇二人都是偏头痛患者,那么可能性增加到75%。
过敏性肠胃综合症,近来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家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过敏性肠胃综合症的成年人得此病的概率是那些无家族史的2。
3倍。
尿道感染,父母若有尿道感染史,则女孩得此病的机会比男孩要稍微大一点。女孩可能会遗传了较短的尿道,或是敞开的膀胱,这些对于刺激物都相当敏感。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至少父母中有一人也得过此症。
它的一般表现症状为孩子不能集中思想或是安静得坐着,非常冲动,有捣乱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不仅仅限于家里或是学校。
忧郁症,如果父母有忧郁症史的,则孩子得此病的机会是普通孩子的3倍。
饮食无规律,父母中有一人患厌食症的,孩子得病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12倍,父母中有一人患嗜食症的,孩子得病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4倍。
人体基因与疾病与遗传有着必然的、偶然的或说密不可分的联系。
遗传病有3个特点:先天性,终生性和遗传性。所谓先天性是指生来就有,如先天性心脏病、近视等。终生性即带病终生,如六指、白化病等。
遗传性指患者可以将其所患之病遗传给后代。
极少数遗传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缓解症状或避免发病,但是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大多数遗传病却难以治愈。
如同与父母的容貌及性格相似的道理一样,人类也同样继承了来自父母的其它基因——如疾病。
但并不是父母的每种疾病都会遗传给子女,因为疾病的发生也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需要适合的温度、阳光、土壤、水份等环境的相适应,疾病的生成道理亦如此,从父母的基因中继承的疾病也会在相适应的条件下发展,即原因和诱因。
如:1情绪波动:暴怒,长期郁闷,烦躁,工作紧张,着急等不良情绪影响。2环境因素:如寒冷,潮湿,暑热,放射线等及工作、居住等生活环境。3年龄:有许多遗传疾病可在一定的年龄段发作或隔辈遗传,如心脏瓣膜类疾病等。
4其它:如劳累,饮食,烟酒,血型,近亲生育等。
目前,被普遍认知的遗传疾病已经有很多种,如肝炎、肝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脑血栓;气管炎,哮喘,结核;神经、精神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类型癌症等。
其中血液系统比较典型如血友病为一种慢性隐性遗传性疾病,隔代呈现且传男不传女,患者缺乏凝血因子VIII,因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一旦出现外伤等就会出血不止,甚至危及生命。
以肝病为例,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肝癌、肝硬化的病历,绝大部分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他们自幼通过家族内部的垂直传播导致乙肝病毒携带,一般从幼年到少年期间机体处于免疫耐受和麻痹阶段,这段时间身体不会出现明显不适,因而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病毒已经在隐性并长期侵犯肝组织了,慢慢出现症状并已开始出现免疫紊乱及肝脏炎症反复发作的现象,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逐步由慢性肝炎转化成肝硬化直致肝癌,但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体质,以及不同诱因等,发病时间及程度也不同,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
但也并非每一个慢性乙肝患者都会转变成肝癌肝硬化,如果没有足够的诱因,一般患者也可延后发病时间,或发病轻,乃至不发病,而终生携带病毒。总之,此类病的发生除了诱因,另与患者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预防:应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应首先做到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远离烟、酒等不良嗜好,少吃辛辣等刺激及肥甘或不洁食物;保持乐观、积极上进的良好精神态度,避免郁闷、暴怒、消极等悲观情绪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