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中国明朝期间在铁器以及火器的铸造上如何?

中国明朝期间在铁器以及火器的铸造上如何?对比日本、韩国、俄国、印度

全部回答

2008-05-07

0 0
     嘉靖初年,一次海上遭遇战中,海道副使汪鋐击败了自己的敌人——葡萄牙船队,战后,他来到对方毁弃的战船上,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火器,经过演示,他发现这玩意威力很大,值得推广,于是他决定,将此物上交中央,并建议仿照。
   这是明代火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在明代,从外国来的人,大都被统称为佛郎机人,所以所有从外国进来的火器,无论是走私的,偷来的,还是抢来的,统统被称为佛郎机。
   而汪鋐所缴获的这批佛朗机(即船炮),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火炮,朝廷十分重视,立刻派人进行研究。 要知道,中国人一向善于研究,但凡世界上弄出个新东西,甭管是不是自己研制的,拿过来研究研究,几天就能造个差不多的出来,仿制且不说,往往质量比原件还要好。
     佛朗机就是如此,从葡萄牙人的船上卸下来,装上弹药射上两发,别说,还真好用,于是乎先用再改,先改再用,再用再改,再改再用。原本放在船上用的大家伙,体积越改越小,种类越改越多。
   到嘉靖二十六(1547)年,明代佛朗机成功实现国产化,完全使用国产料件,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能批量生产,达到十六世纪国际先进水平。   明朝军事工作者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国产货的品质是有保障的。
   比如明军装备的大样佛郎机,全长仅两米,有准星供瞄准,炮身可左右旋转。具有极强大的杀伤力。 两米的大炮,一两个人就能用,按说是差不多了,但中国人的改造精神实在厉害,很快,明朝又研制出了小佛郎机。
     小佛郎机,全长仅九十厘米,炮身附有钢环,可供随身携带,打仗的时候一个人就能揣着走,到地方把炮筒往地上一架,瞄准了就能打,比火箭筒还火箭筒。 这玩意现在还有,实物存放于北京军事博物馆,本人曾去看过,个头确实不大,估计我也能扛着走,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除了这些步兵炮外,明朝还发明了骑兵炮——马上佛郎机,这种火炮的尺寸比小佛郎机更小,仅七十厘米长,可随骑兵在快速移动中发炮,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摘自之六。
   顺带说句:那时候,韩国还不存在,印度早就瓦解。

2008-05-08

79 0
    抄一下《天工开物》的吧。 冶铁: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
  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恃冶铸也。
   斤斧:凡铁兵薄者为刀剑,背厚而面薄者为斧斤。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其中仍用无钢铁为骨。若非钢表铁里,则劲力所施即成折断。其次寻常刀斧,止嵌钢于其面。  即重价宝刀可斩钉截凡铁者,经数千遭磨砺,则钢尽而铁现也。
  倭国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手指之上不复欹倒,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为何剿倭战争初期屡屡受挫,正是因为武备松弛,提供不出精良刀具,以至于砍不过倭刀。《五金·铁》篇章中说:“凡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曜者,不用生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
    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中国。)”明王朝冷兵器锻造仍然沿用了古代的灌钢法,炒钢法和包钢法。灌钢法和炒钢法能大批量生产钢铁兵器,这和小国寡民的日本不一样,要是光靠低温炼钢、大锤锻造,诺大一个明朝也不可能武装得起数百万军队了。
   火器在明军中占据重要地位: 《明史·火器》:明置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  号将军者自大至五。又有夺门将军大小二样、神机砲、襄阳砲、盏口砲、碗口砲、旋风砲、流星砲、虎尾砲、石榴砲、龙虎砲、毒火飞砲、连珠佛郎机砲、信砲、神砲、砲里砲、十眼铜砲、三出连珠砲、百出先锋砲、铁捧雷飞砲、火兽布地雷砲、碗口铜铁铳、手把铜铁铳、神铳、斩马铳、一窝锋神机箭铳、大中小佛郎机铜铳、佛郎机铁铳、木厢铜铳、筋缴桦皮铁铳、无敌手铳、鸟嘴铳、七眼铜铳、千里铳、四眼铁枪、各号双头铁枪、夹把铁手枪、快枪以及火车、火伞、九龙筒之属,凡数十种。
     种类多到眼晕,但实用的就几种:弗朗机,红衣炮,鸟铳,地雷,水雷及万人敌一类的“手榴弹”。由于技术限制,明武库中的各种火器都有很大局限性,所以火器只是近战的辅助武器(戚继光有论断)。
  明军还依赖战车来发挥火器的杀伤力,类似于坦克,当时称为“火车”,不过只适用于北方草原荒漠。  明军既有马拉的大型火车,也有单人推动的小型火车。不过,要武装起一支配备齐全火力的军队,需要大量金钱。
  明朝的合成化部队的火力是相当恐怖的,(关于各种火器的射程问题我不知道,还请达人们补充。《天工开物·火器》中说鸟铳“百步则力竭”,可能有效射程只有百步。只有大型火器的有效射程超过弓弩。  )但万历以后,国家一年穷过一年,哪里还有足够的军费支撑这样一种装备体系? 日本的火绳枪比较轻便,适合伏击,但和装备了重型火器的明军交手相当吃亏。
  当时还没有韩国,朝鲜的军力比日本还弱。俄国和印度不知道。楼主如果能找到《武备志》来看就再好不过了。 明朝的火器走的是引进——自产的道路,外国先进的技术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先进的火器技术传入后,都能被明朝很好地消化吸收。
    赵世祯、徐光启就是西学中用的典范。

2008-05-07

67 0
楼上是抄当年明月的第五本关于明军抗日援朝事件中的一段.楼主有兴趣可以把那本书拿来看看.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