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我国现役的轰
很可惜,如果不算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我们现在大轰炸机只有轰五和轰六。
以下是资料(包括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
强-5
性能参数
机长:15。65米 翼展:9。68米 机高:4。 33米
发动机:两台WP-6型加力式涡喷发动机
空重:6400千克
最大载弹量:1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3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91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240千米/小时(高度5000米) M1。 12(高度11000)
巡航速度:807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实用升限:16500米
最大航程:16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续航时间:1小时55分
武器装备:23毫米机炮二门,6个外挂点(左...全部
很可惜,如果不算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我们现在大轰炸机只有轰五和轰六。
以下是资料(包括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
强-5
性能参数
机长:15。65米 翼展:9。68米 机高:4。
33米
发动机:两台WP-6型加力式涡喷发动机
空重:6400千克
最大载弹量:1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3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91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240千米/小时(高度5000米) M1。
12(高度11000)
巡航速度:807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实用升限:16500米
最大航程:16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续航时间:1小时55分
武器装备:23毫米机炮二门,6个外挂点(左右机翼下各2个,机腹下2个),可挂多种导弹、火箭、炸弹等。
强-5型飞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是以歼-6为基础,重新进行机体设计。该机于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原型机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生产,目前已生产上千架。强-5飞机有多种改型:强-5基本型;强-5甲,强-5乙两种改型已经停止;强-5Ⅰ为加大航程型;强-5ⅠA、强-5Ⅱ为强-5Ⅰ的改型;强-5C、强-5Ⅲ为出口型;强-5M为与意大利合作的改进型。
轰-5
主要性能指标:
翼展 21。45米
机长 16。77米
机高 6。20米
机翼面积 60。8平方米
主轮距 7。4米
前主轮距 6。67米
空重 1289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8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1200千克
机内载油量 38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4500米)902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高度5000米)696千米/小时,(高度10000米)55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2500米
最大航程 24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980米
着陆滑跑距离930米
轰-5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
该机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试飞成功。1967年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该机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
48千牛(2700千克)。
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等。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
轰-5在IL-28的基础上更改量达40%,主要更改是:
·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
·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
经过这些修改,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
轰-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我军轰-5未见有装载核武器,可能与当时我国尚无法研制小型核武器有关。
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轰-5基型衍生出了轰-5甲,加大了航程,减小了起降滑跑距离。还有鱼雷轰炸机、核弹投放机、轰教-5(HJ-5)教练机和光学摄影侦察型轰侦-5(HZ-5)、HD-5(轰电5?)侦察、电子对抗机等机型。
其中轰侦-5航程大于基型。
轰-5在国内装备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海军内使用的是轰-5鱼雷型,主要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可外挂鱼雷和副油箱。轰-5鱼雷型装备了普通直航鱼雷和“鱼-2”空投火箭动力鱼雷。
其中“鱼-2”鱼雷是苏联PAT-52鱼雷的仿制品,60年前已开始试制,直至71年正式装备部队,命名“空舰-1”(KJ-1),后规范命名为“鱼-2”。
轰-5的机头装有23-1型23mm固定机炮。
23-1机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发/分。尾部炮塔有两门相同型号的机炮。
1971年,中国曾向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输出了4架轰-5。
轰-6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34。
800米
翼展:34。189米
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
机翼平均气动力弦长:5。021米
机高:9。850米
主轮距:9。775米
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
75马赫
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
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
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
自卫武器:7门航炮
实用升限:13100米
最大航程:6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
着陆滑跑距离:1655米(不放减速伞) 1050米(放减速伞)
轰-6原型为苏联的图-16,1959年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第一架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
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轰-6有多种改进型,其中轰-6D为反舰型。轰-6属战略轰炸机,可运载核武器。
轰-6采用后掠翼常规布局,全金属结构,蜂腰流线型细长机身,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左右两侧翼根外,进气口位于机翼前方的机身两侧。
轰-6的动力装置为两台WP8涡喷发动机,单台海平面额定推力为75。02千牛。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具、射击瞄准雷达和光学瞄准具、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传感器、自动驾驶仪、速度传感器以及短波和超短波通讯设备等。
武器装备:炸弹舱位于机身中部,可运载常规炸弹和核弹,正常载弹量为3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7门23mm防御航炮,机头右下侧1门,机身上部、下部和尾部的活动炮塔上各两门。
轰-6甲,轰-6原型机研制成功后,西飞进一步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
该型装备了解放军空军,主要作为常规轰炸力量使用,并能使用我国研制的各种空投核武器。88年5月15日,轰-6甲才通过生产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投产。轰-6甲执行了我国第一次氢弹试爆。
轰-6丁(轰-6D),海军航空兵于67年轰-6还在研制时就提出了研制反舰改型轰-6丁,因文革影响,1981年8月29日才首飞成功,经多次导弹试射后于85年通过鉴定。轰-6丁主要作为反舰导弹载机。
装备了C-601、C-801等多种反舰导弹。
轰-6丁装备了245型雷达和自动领航火控装置,为此轰-6丁取消了轰-6机头固定机炮。其自动领航火控系统具有自动领导航、导弹自动攻击和半自动常规轰炸三大功能。
随着我国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轰-6还有较大潜力可挖。目前轰-6丁已经出口。
轰油-6空中加油机,是轰-6最新改型,该机在翼下加装两个软式加油吊舱,能为歼-8Ⅱ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进行加油。
该型号取消了机头玻璃镶嵌结构的观察轰炸舱、尾炮等,尾部观察窗略有增大。该改型全机可载油37吨,输油18。5吨,约够6架歼-8D型机使用。
歼轰-7“飞豹”(FBC-1)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22。
33米 翼展:12。71米 机高:6。58米
发动机:2台WS-9(斯贝MK-202)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7M
巡航速度:0。
8M
作战半径:850千米
最大航程:2850千米
乘员:2名
武器装备:23毫米双联机炮1门,7个外挂点,可携带C601/611、C801/802、C803、AM-39、Kh-65SE、Kh-41等导弹。
最大载弹量:5000公斤。其改进型歼轰7A:换装AL-31SM发动机,23毫米6联机炮,10个外挂点,载弹量增至10000千克,作战半径增至1500公里
歼轰-7“飞豹”(FBC-1)是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双座双发歼击轰炸机。
该机于八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实现首飞,九十年代通过所有的试飞项目,现已装备海军航空兵。该机具有活动半径大,攻击威力强,突防性能优良,载弹量大,航程远,强调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等特点。
歼轰-7“飞豹”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歼击轰炸机,是第一个自觉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补充设计的机种,也是我国第一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系统研制的机种。FBC-1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带气动扭转,翼根带填角。
动力装置为两台涡扇-9(英国斯贝(SPEY)MK202)发动机,最大推力9,305公斤,推重比在6。5左右。
武器装备为一门23mm双管机炮,载弹量5000千克,可挂能以多种姿态发射的空空导弹,也可携带4枚命中率极高的空舰导弹。
歼轰-7采用惯性和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导航定位精度高,利于飞机在海上和陆上作战。飞机配备了短波电台和起短波电台,保证了各种条件下通讯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装置和有无源干扰装置构成的电子对抗系统、使飞机的自卫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强。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交联,提高了飞机的攻击精度,多功能的雷达和平显的使用,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作战手段。
歼轰-7A,歼轰-7的改良型。其最大改变是换装俄制AL-31SM发动机(苏-27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
A型另一个重点是将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互联综合,这在国内是首创,空军对此也深感兴趣。此外歼轰-7A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换闭6-23型6六管23cm机炮改良型,外挂点增至10个,可发射巡导弹。
作战半径增至1500公里。
5。苏-30MKK战斗轰炸机
主要数据:
乘员: 2人,装备了K-36型弹射座椅。座舱装备了新型彩色液晶显示系统
引擎: 两台AL-31F 涡轮风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12500千克
翼展: 14。
7 米
机长: 21。94 米
机高: 6。84 米
机重: 38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升限: 18600 米
速度: 2,500 千米/时
航程: 4,000 公里(不空中加油)/5200千米(一次加油)/7000千米(二次加油)
最大过载:9G
武备: 一台GSh-30-1 30mm 机炮150发炮弹,十二个外挂点(8000千克),包括空空导弹R-27/R-73,空地导弹Kh-29T/Kh-31P/Kh-59M, 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
电子设备:经过改进的H001M多普勒机载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在目标探测距离、扫描区域、抗干扰能力、对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引导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该机还采用了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计算机和软件。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很多先进的地面防空监控设施留在了独联体其它国家及波罗的海三国境内,这使俄罗斯的防空体系受到削弱,加上空中指挥和预警飞机严重不足,以及近年来防空军航空兵的飞机与机场数量大规模削减,都严重地影响了俄罗斯国土防空力量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俄防空军航空兵对所装备的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必须具备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防空军航空兵飞机和机场数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从而以较少数量的飞机来完成同样繁重的国土防空任务。
第二,必须装备空情监控系统并具备协调和指挥编队行动的能力,一方面缓解地面防空设施和预警指挥飞机不足带来的压力,同时能充当空中指挥机的角色,提高整个防空军的整体作战水平。
第三,必须具备较强的武器挂载能力,能挂载不同射程的导弹,可打击近距、中距和远距空中目标。
那么,现在俄罗斯有没有能满足这些要求的pic/zhanji呢?回答是肯定的。苏霍伊航空联合体(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生产的新型战斗祝苏—刃完全可以担当此任,而成为馈罗斯防空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
苏—30战斗机的前身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UB战斗/教练机。苏—27yB既可用作教练机,同时保留了一定的作战能力。也可当战斗机使用。一些装备苏—27单座型战斗机(如苏—27CK)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配备有少量的双座机(即苏—2UBK),主要用于训练苏—27战斗机的飞行员。
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UB,于1985年开始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厂投入生产。1986年9月10日,第一架生产型升空,当时是由该厂试飞员布拉诺夫和伊万诺夫驾驶。
设计局之所以选择苏—27UB作为研制苏—30的基础,主要是由于它机体比较大,具有前后串列的双座舱,内部油箱容量大和外部武器挂点多(10个)。
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续航时间长的多用途战斗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对装备提出的新要求。为此,苏霍伊设计局和伊尔库茨克飞机厂作了大量的论证与试验工作。
1985年,先用一架苏—27UB飞机改装成试验机,以论证空中加油可行性,以及摸清飞行员长时间留空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感觉。
后来,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厂又用一架苏—27UB改装成飞行试验机,机上安装了空中受油设备和空中协同指挥系统等。
1987年6月,这架苏—27UB完成了从莫斯科到阿穆尔共青城的不着陆飞行试验。
1988年3月,又完成了莫斯科与阿穆尔共青城之间的不着陆往返飞行试验。这次试飞的航程达了13440公里,飞行时间持续15小时42分。在这次长途飞行的过程中,在新罗西斯克和赤塔地区上空共进行了4次空中加油试验。
参加这两次试飞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萨多尼科夫和沃金采夫。
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这架苏—27UB试验机还与4架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的苏—27标难型飞机进行了一次编队飞行,着陆地点为格雷厄姆—贝尔机场。
该机场位于北极附近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北部的一座机场。此次飞行不但证明了这架经改进的苏—2g6飞机的空中协同作战和指挥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它还可以在高纬度地区使用。
经过上述试验和试飞后,苏霍伊航空联合体和伊尔库茨克飞机厂正式决定在苏—27UB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能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飞行任务,既能单机出击,也能多机编队作战。在执行编队作战任务时,可充当空中指挥机的角色,指挥其它协同作战。
到1988年夏秋之交,苏霍伊航空联合体及所属的伊尔库茨克飞机厂的专家们,在马克里茨基的领导下,进一步对在苏—27UB战斗/教练机基础上的改型和发展方案进行了论证。
当时这两架试验原型飞机,设计局的代号分别为T—10nU—5和T—10nU—6,而工厂的代号为T—10nU。1988年秋,两架原型机继续进行飞行试验。
随后,该机经试飞定型,并正式定名为苏—30战斗机。
伊尔库茨克飞机厂也同时收到了政府下达的开始批量生产苏—30的通知。生产工作由该型号的副总工程师科瓦里科夫、总工艺师奥布拉佐夫和批量生产设计处古特科夫负责,由总工程师费奥多罗夫直接领导(现为伊尔库茨克企业的总经理)。
1992年3月14日,第一架批量生产型苏—30升空。试飞员是布拉诺夫和马克西缅科夫。国家一级军机试飞员波德戈尔内上校在苏—30飞机的工厂试验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性能特点
苏—30战斗机之所以能满足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提出的新要求,执行不同要求的防空任务,并兼有编队指挥作战能力,主要是由于该机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航程和续航能力看,苏—30战斗机的内部燃油储量可达到9400公斤,航程为3600公里。它还装备有空中受油系统,如果经一次空中加油,航程可达5200公里;经两次空中加油,航程可增加到6900公里。
装备UnA3型空中加油系统的伊尔—78和其它型号的加油机都能对它进行空中加油。如果是在夜间进行空中加油作业,飞机上可收放的降落灯还能对加油机的加油系统进行补充照明。由此可见,苏—30在航程和续航时间上是完全符合防空作战要求的。
如果考虑到空中加油,只要飞行员的生理和体力允许,该机能够长时间地滞留空中巡航待命。为了保障飞行员长时间飞行的需要,减轻长时间飞行带来的生理疲劳,飞机上还安装了相关的服务系统和补充供氧设备。
其次,从座舱设计和机裁设备看,苏—30采用串列双座布局,有两名机组成员,而且后座舱也有相应的操纵装置,且安装有战术情况且示器及其它设备。
这一方面能减轻飞行员在连续飞行和空中观察过程中出现的身体疲劳,另一方面则扩大了该机的功能和用途。前后舱乘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坐在前舱的飞行员主要负责驾驶飞机和控制武器,执行近距离作战任务;而坐在后舱的领航/操作员主要负责观察空情,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同时也承担编队作战的指挥任务。
他可同时指挥协调4架标准型苏—27战斗机作战,为其引导和指示攻击目标。
第三,从武器载荷能力看,苏-30总载弹量达8000公斤,可挂10枚空空导弹。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可携带不同的武器,如攻击近距离空中目标时,可挂射程30公里的P—73红外近距离格斗导弹。
这种导弹采用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机动性非常好,可攻击高机动目标,若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配合使用,能以60度的离轴角发射。如果是攻击中距离空中目标,可挂载被动制导的增程型R—27空空导弹和最大射程为90公里的四RVV—AE先进空空导弹。
前者可攻击携带有源雷达或带干扰系统的飞机。后者是一种先进的空空导弹,它可以与美国的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媲美,该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而如果是攻击远距离空中目标,又可挂载R—33及其改进型R—37空空导弹,改型后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
第四,从飞机对作战条件的要求来看,苏—30能在全天候、强电子干扰等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既可以单机出击,也可以率领和指挥编队协同作战。攻击目标可包括飞机、巡航导弹和导弹载机,以及其它空中目标。
根据中国的要求,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师科内舍夫在Su-27和Su-3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Su-30MKK多用途歼击机于1999年3月9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格洛莫夫试飞院机场上首飞成功。
现在,SU-30MKK已经在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共青城航空联合制造企业生产。第一家出场的编号为501(2000年11月到我国参加珠海航展的Su-30MKK编号502)。1999年5月19日501号机首飞成功,主要用于各种试验。
该级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攻击地面或水面目标。该机总体效能比Su-27高1。5倍。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