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德国的“虎式坦克”为什么没有大量生产呢?

为什么只造了1500多辆呢?

全部回答

2007-11-10

0 0
  虎式坦克的威力巨大,防护力也是一等一的。但终因为它的产量太少,德国还是注定会战败。 虎式坦克的生产时间太长了,长达2万个工时;而同期的苏联T-34坦克只需要3000多个工时就够了。因此生产一辆虎式坦克的时间可以用来生产六七辆T-34坦克。
  
  而且虎式坦克所需的材料也很多,需要大量的钢材、有色金属等材料,而这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德国是较难搞到的。还有就是在战争后期时,德国的空中优势基本丧失,所以盟军经常对德国的工业基地疯狂轰炸,使得虎式坦克的生产变得非常困难。

2007-11-11

277 0
虎式坦克是当时火力和正面防护能力最强的坦克。 体积过大,过于沉重,机动性差是其战斗中的缺点! 设计复杂,工艺难度过高是其未大量生产的根本原因!

2007-11-10

276 0
香港中学生的答案太长了,总结一下就是 1、坦克本身有较大缺陷,如,过重,机动性不强。 2、坦克的出现时间在二战的中后期。 3、由于盟军在1943年摧毁了德国在境外的矿场(开采生产坦克装甲所需的添加物)。 4、盟军的经济封锁

2007-11-10

263 0
资源,各种资源的限制,限制了它的数量。

2007-11-09

290 0
    请参考,不是乱贴 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
  希特勒给的性能指针非常简单,这个坦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量可以超过45吨。   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缪。
   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十分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极少斜角,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 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击平台,佩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当时世界一流。
  这些优点使虎式坦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远程杀伤力 。   虎式坦克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虎式坦克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
  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  德军先后组建了14个重坦克营,其中11个隶属国防军,3个隶属党卫军。虎式坦克到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
     面临东线战场苏联坦克的压倒性优势,虎式坦克仓促定型投入生产。希特勒急不及待要让他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他不听军方的劝阻,将虎式坦克仓促投入战场。   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宁格勒附近参战,表现糟糕,其中一半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还有几辆陷进沼泽地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式坦克开始发威,为德军夺回东线战场坦克装备的优势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这个营的三个坦克连分别配属给希特勒卫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
    此役 卫军第二装甲军几乎是独力全歼了波波夫机动军团 (Mobile Group Popov) 。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
  虎式坦克的 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谀地说,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  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损,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不过虎式坦克的威名却是在西线成就的。
    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惊骇地发现,自己装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M4谢尔曼坦克面对虎式坦克,唯一的机会是移动到其后方近距离攻击。战后统计显示,西线坦克战斗中盟军击毁一辆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
   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航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  诺曼底战役中,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
  这种战术不需要长途奔波,避免了引擎过热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虎式坦克的远程火力和官兵的战术素养。诺曼底战役最经典的坦克战例,当属党卫军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袭波卡日村。
    此战魏特曼率领一个连13辆虎式坦克阻击英军第22装甲旅,一共击毁了48辆坦克,其中12辆是魏特曼的坦克击毁的。两个月后魏特曼阵亡时,他的虎式坦克已经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 。
     那么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战德国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实,甚至可以称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太差,机械性能太不可靠,数量太少。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都是一流的,从纸面上看机动性并不算差。
  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 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16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38公里,不算慢。
    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量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
  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  南俄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根本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能力。
   虎式坦克的动力系统虽然一流,但应付56吨的重量也相当勉强,经常引擎过热,传动失灵。为了保证虎式坦克正常运作,德军要求重坦克营官兵个个精通机械保养维修,即便如此,抛锚也是家常便饭。  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的虎式坦克,多数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被击毁的真是不多。
  许多虎式坦克甚至不能完好无损地从火车站开到前线。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
    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 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因为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高。
  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  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 613辆,到这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
   为什么说虎式坦克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因为虎式坦克的费效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  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
  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两倍, 4G型坦克或Me109战斗机的三倍,Stug 3型突击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名气之大二战坦克无出其右,它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
     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如果说虎式坦克还只是个美丽的错误。纸面上的虎王坦克设计理念先进,性能堪称完美,绝对是一款终极坦克。
  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二战中还没有虎王坦克被火炮击毁的记录。  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
  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 100公里。
    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重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战役中虎王坦克本来应该突前杀开一条血路,事实上德军装甲部队突破以后,绝大多数虎王坦克跟不上行进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断地抛锚退出战斗,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但是德国依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黑洞里面,直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 489辆虎王坦克。  这些资源足够生产1,000辆豹式坦克,多装备5个装甲师,也许阿登战役的结果就会因此而改变。
  毫不夸张地说,德军不是毁在盟军手里。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