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全部回答

2018-08-25

32 0
孙子兵法

2018-08-25

32 0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
  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2、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1、重站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3、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
  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4、善战思想。  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
  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  《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
  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其主要表现在:“致人而不制于人”,夺取主动权。
    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  他说:“凡战者,以正合(合力攻击),以奇胜(奇兵制胜)”。奇正是我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
  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说来,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分而言之:在兵力使用上,守备、钳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的为正兵,迂回、侧击、偷袭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按一般原则作战的为正兵,采取特殊战法的为奇兵。
    奇正充分体现了用兵的机动灵活性,出奇制胜的高妙之处,在于攻击敌人无备与虚弱之处。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选贤任能,不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将之道。   1、重将思想。
  《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  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2、选将思想。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3、用将思想。古人认为,将帅使用的原则,就是信任和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018-08-25

32 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2018-08-25

32 0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关于战争观、战争思想和战争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的4000年时间)各阶级、各集团以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3、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2018-08-25

32 0
    在战争的空间和时间上将没有战役和战斗之分,也将没有战略和战术之分。掌握战争主动权依靠人的谋略和决策,掌握战场主动权将日益依靠武器装备。因为武器装备是人研制和生产的,所以人仍然是核心。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前的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科技和经济),取决于战争前的武器装备的运用研究(战略战术),取决于战争前的军事训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军事训练和战略战术),取决于战争过程中作战计划的执行和随机应变(军事训练和战略战术)。
    双方都在准备战争、战役或战斗,那么就要先发制人,在敌人没有准备好时就进攻。先发于敌善之前,攻其备不足也。先发制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