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故宫的养心殿的建筑格局是怎样的?

故宫的养心殿的建筑格局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全部回答

2018-02-12

65 0
    养心殿北接西六宫,南为御膳房,外院东墙有遵义门,门外是贯通南北的西一长街, 隔街正对乾清官西庑间的月华门,自遵义门南行,过内右门,就是分隔内廷与外朝的横街 ——乾清门广场,掌管枢密要政的军机处,就设在内右门西侧。
  养心殿地处内廷,又临近 外朝,安全静谧,交通四达。  自清雍正皇帝开始移居养心殿后,这里就成为皇帝日常起居 和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 养心殿这一组建筑布局紧凑得体,分前后两区。
  前区自遵义门进入,是一东西狭长的 院落,迎门设一座山影壁,黄色的壁身,五彩的花饰,鸳鸯戏水的中心图案,下部承以汉 白玉石雕的须弥座。绕过影壁,院落东西两端,建有卷棚歇山式屋顶的值房,中间是一座 歇山九脊的琉璃门楼——养心门,两侧各出随山影壁,红墙黄瓦,缤纷的琉璃装饰,金钉 朱扉的宫门,端庄华丽。
     养心殿主体建筑沿南北轴线排列,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四周廊庑相接。前殿为单檐歇 山式屋顶。前檐明间和西次间接建抱厦,东次间则窗前开敞,这种不对称的布局非常别 致。殿前东西各建有配殿五间,组成一个三合院的形式。
  后殿为五开间,硬山卷棚式屋 顶,明间有短廊与前殿相接,形成“工”字形的格局。  前殿办公,后殿休息,颇为便利。 后殿之东为体顺堂,西为燕喜堂,呈一字形并列,是后妃的暂息之所。
   养心殿正殿宽约36米,进深12米,分明间、东暖阁、西暖阁三大间,每间又用方柱 分隔成三小间,看去很像九间。养心殿明间是引见官员的场所,正中设宝座,上方是雍正 皇帝的御笔匾额:“中正仁和”。
    座前置御案,后设屏风,天花正中是浑金的蟠龙藻井。西 暖阁被分隔为数间,分别是召见军机大臣的“勤政亲贤”、书房“三希堂”和佛堂。“勤政 亲贤”是悬于室内上方的匾额,两边的联对是:“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皆 雍正帝御笔。这里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商议机要大事的地方,室内西门上,原来挂有全国 各省总督以下。  知府以上、将军以下、总兵以上的职官名表,西壁上是全国职官员额繁简 表,皇帝观此表,可知地方军政大员任缺情况。
  三希堂是乾隆的小书房,由两间小阁组 成,每间只有4平方米,但室内装修精致典雅。隔扇以楠木雕花窗格中间夹透地纱做成,外间以蓝白两地几何图案的瓷砖铺地。迎门的西墙上挂着通天连地的《人物观花图》,是 乾隆三十年(1765)由宫廷画家朗世宁、金廷标所绘。
    画面上的窗格与瓷砖皆仿照室内的 装修而绘制,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看上去好像画里面还有一间房子。临窗的坐 榻上,有楠木的炕几、靠垫、玉制文房四宝,东墙上是乾隆的御笔匾额“三希堂”。
  乾隆 在此收藏有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时时 在此临写鉴赏。  “三希”有两层含义,一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即士 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命之人。
  二是乾隆视这三本字帖 如“和浦之珠,龙泉之剑”一样的稀有珍贵。 前殿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之地,内置皇帝和太后的宝座各一,均西向,中间垂以 黄帘。   慈禧通过“辛酉政变”登上了政治舞台,历经同治、光绪两朝垂帘,统治中国长达四 十八年之久。
   养心殿后殿是寝室,正中三间仅以雕镂精细的花罩分隔,分设御榻、宝座。室内陈设 的文玩书画、奇珍异宝达七百多件,有碧玉盘、芙蓉樽、水晶杯、翡翠花插、白玉山子 等。东西梢间是皇帝的卧室,各有皇帝的龙床一张。
    东梢间的卧室更为精致,据说是皇帝 与皇后同居时使用。卧床通体镶嵌着玻璃水银镜子,床上铺大红毡、明黄毯。帐幔、被子 等都是由江南三织造特供的丝织品。床帐上挂有香囊、荷包,内装香料,一入寝宫,便如 入芝兰之室。
   “养心”一词来源于《孟子》一书:“养心莫善于寡欲”,指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就是 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  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以此为“倚庐”,所谓倚庐是指古时孝子为 父母守孝而临时搭起的草庐。
  守孝期满后,雍正没有回到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去,此后清代 的七位皇帝都住在这里。事实上,早在雍正帝之前,顺治皇帝就常居于此,并且最后崩于 养心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