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清朝为什么要让出流球群岛

全部回答

2019-03-02

0 0
      史书上关于琉球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多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原与琉球的商贸发展、人民往来已十分活跃。隋朝曾派出大臣朱宽到琉球。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从此琉球成为中国的藩属。  1416年~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即第一尚氏王朝,据考证,琉球王国的尚姓也是中国皇帝御赐的),以后的每一代国王都由中央政府册封任命,采用中国年号。
     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培利(Perry)的舰队到达琉球。  1854年3月,培利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培利误以为琉球是日本的领土,所以要求日本开放包括琉球那霸在内的五个港口。
  日本的谈判代表向培利承认,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本的天皇和政府无权决定它的港口开放权。1854年7月11日,培利与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最后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从此走上强国之路。随着日本逐步强大,其野心也日渐膨胀。1871年,日本大举入侵琉球国,并于1875年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政府朝贡。1879年,日本天皇政府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进行“废藩设县”,并在琉球强行推行“琉球分处”,把琉球一分为二:北为日本领土,改为“冲绳县”,南为先岛群岛,为大清领土(此内容中没有涉及钓鱼岛,可见钓鱼岛在琉球群岛以外),并企图硬逼中国承认。
    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于1880年9月9向日本让步,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签分界条约。但此条约在北京遇到朝廷重臣的大力抨击,李鸿章曾上奏折说:“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惟有以延宕一法,最为相宜”,清政府随之搁置此案。
  后来虽经日本再三催促也没结果,致使该案一直无法律效应。  这也意味着中国当时不仅拥有南琉球的主权,而且北琉球在法律上也不属于日本。而此后,日本则装聋作哑,继续占领全部琉球群岛,并实行残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直至二战战败。
   。

2019-03-02

31 0
由是琉球遂亡。

2019-03-02

33 0
强盗

2019-03-02

58 0
    清政府并未出让琉球。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天皇睦仁明治十二年,己卯年,1879年),日本入琉球,灭之,夷为冲绳县,虏中山王尚泰及世子而还。总理衙门以灭我籓属诘日本,日人拒焉。
  光绪六年,帝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统筹全局。鸿章建言“缓允”。 据《清史稿·琉球传》:鸿章奏言:“琉球原部三十六岛,北部九岛、中部十一岛、南部十六岛,而周回不及三百里。  北部中有八岛早属日本,仅存一岛。
   去年日本废灭琉球,中国叠次理论,又有美前总统格兰忒从中排解,始有割岛分隶之说,此时尚未知南岛之枯瘠也。本年日本人竹添进一来津谒见,称其政府之意拟以北岛、中岛归日本,南岛归中国。又议改前约。
  臣以琉球初废之时,中国体统攸关,不能不亟与理论。  今则俄事方殷,势难兼顾。且日人要索多端,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惟有暂从缓议。因传询在京之琉球官尚德宏,始知中岛物产较多,南岛贫瘠僻隘,不能自立。
  而琉球王及其世子,日本又不肯释还。適接出使大臣何如璋来书,复称询访琉球国王,谓‘如宫古、八重山小岛另立三子,不止吾家不原,阖国臣民亦断断不服。  南岛地瘠产微,向隶中山,政令由土人自主。
  今欲举以畀琉球,琉球人反不敢受,我之办法亦穷’等语。臣思中国以存琉球宗社为重,本非利其土地。今得南岛以封琉球,而琉球不原,势不能不派员管理。既蹈义始利终之嫌,且以有用之兵饷,守瓯脱不毛之地,劳费正自无穷。
  而道里辽远,实有孤危之虑,若惮其劳费而弃之不守,適坠人狡谋。  且恐西人踞之,经营垦辟,扼我太平洋咽喉,亦非中国之利。是不议改约,而仅分我以南岛,犹恐进退两难,致贻后悔。今之议改前约,傥能竟释琉球国王,畀以中、南两岛,复为一国,其利害尚足相抵,或可勉强允许。
  不然,彼享其利,我受其害,且并失我内地之利,窃所不取也。臣愚以为日本议结琉球之案,暂宜缓允。  ”由是琉球遂亡。

2019-03-02

30 0
清政府遭遇严重的边疆危机。为了让左宗堂顺利收复新疆,清政府无暇东顾,默许日本吞并琉球。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