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人与社会的道德伦理需求是什么? 孔子和老子的道德伦理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9-04-08

0 0
    道德伦理,要有个底线,不同时代底线不同,要看那个时代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提倡诚信,和谐。孔子是要通过“礼制”来实现“仁爱”。而礼制,就是把区别等级的礼仪规章和制度化,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这是孔子的前人周公时代的东西,所以孔子是“复古”派。
  孔子想用这种规定了等级制度的办法,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推己及人。  其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和谐,但立论的根据却是有问题的,说君臣如父子,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君臣是管理制度中的政治体系,而父子是血缘关系,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忠臣把君王当父亲,可是君王从来不把忠臣当儿子,这种事情历史上记载的太多了,不用多说。
  至于说推己及人,有几个能做到?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就推己及人,不利于自己的,就百般推卸,想各种理由让自己心理平衡。  把人性看做善的,本身就是一种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想法。
  人,不是都一样的,妄图用一样的标准去考虑人,就犯了普遍主义的错误。因此,需要大家共同订立一个可以互相约束的标准,就是契约、法律、伦理,这就是底线。而不是靠仁爱、血缘关系。过去的大家族都讲血缘关系,一说就是几代同堂,可是,为了财产互相仇视、乃至刀血相见的,不全是这些大家庭么? 至于老子,走得比孔子更远,要绝圣弃智,也就是把所有的思虑、智谋都抛弃,干脆把社会组织也解散,大家一家人就是一个国家,互相不要来往,没有触动,也就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外界刺激,就没有欲望,也就不会触犯别人的利益,就不会超越底线。
    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让人加强个人修养,不要很容易就被外界所左右。但又把人整齐划一了,有些人可以克制掉欲望,有些人就不可能,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有些人就会犯罪;而若干300%的利润,很多人就会连命也不要了。
  这也是一个事实,不可否认许多人都是这样,发动侵略的那些人,毒贩,甚至生活中欲望比较强烈的人,等等。  所以说,老子是另外一种理想主义,和孔子有共通的地方。都用推己及人的方式看问题了,以为他们能够做到的修身、自省,别人也一定能做到。
  认为他们很善良,别人就一定都“本善”呢,以为别人都盼当时的世界和平呢,孰不知许多人就是想趁着那个乱世而获得一些兼并的利益呢。 最终,还是得靠契约,但即使制定了契约,也还有人得违反,所以,监督环节,惩治环节也很重要。
    芬兰的卫生部长因为少交了保姆税而引咎辞职,别人还敢么?。

2019-04-08

43 0
你问伦理需求,不妨反过来从社会和个人的伦理供给的角度上看

2019-04-08

60 0
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文化在不断丰富,道德和法律也不断地更新,。。。一个人的行为不危害他人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容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