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卢沟桥有哪些建筑特点?

卢沟桥有哪些建筑特点?

全部回答

2016-08-09

225 0
    卢沟桥十一个拱券的跨径,由两岸逐渐向桥心增大。西侧最外的一孔跨 径为12。 35米,增至中心孔为13。 42米。拱券为弧形拱,较为平坦,在联拱 石桥中尚属少见。桥拱采用纵联式的砌筑法,使整个拱券结成一体。
  在券的 两侧,各有单独的券脸石一道。为防止券脸石向外倾塌,各拱均用八道通贯 的长条石与券脸石交砌,此又近似框式纵联的排列。  在券脸石拱背上平铺厚 15厘米的伏石一层,并挑出券脸石15厘米。
  拱券与桥墩各部分石料之间, 均用腰铁和铁件,以增强砌石之间的拉力。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修理此 桥、折除桥面时,还见到了“石工鱗砌,固似铁丁,坚固莫比”的内部构造, 使乾隆帝大为惊叹,在乾隆碑记中对此作了翔实的记述:“朕因是思之,浑流 巨浪,势不可挡,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
    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 不能至今存,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 是其亟也。” 1973年,北京市文物保护、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市政设计等 部门,曾协同一起对古桥负载量进行了科学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
  当最后 加载至429吨时,桥孔瞬间最大挠越度东起第二孔为0。  42毫米,第五、六孔 (金代原物,跨径最大)分别为0。52毫米和0。49毫米。全桥各孔工作状态正 常。当牵引车和四百余吨的大型平板车平稳顺利地通过古桥时,人们皆惊叹 它的“坚固莫比”。
  桥东端栏杆尽头,两侧各有石狮一尊,其高为90厘米、长173厘米,都 用头顶着最东端的望柱。  桥西栏杆尽处,则以卷鼻抵足倾以全力的两头石象 抵住最末端的望柱。狮、象在此的作用皆充抱鼓石,使栏杆不致外倾。
  两端 桥头各有石华表一对,形似天安门前的华表,但雕刻与装饰上略有不同。华 表高465厘米,底端为须弥石座,座上立八角石柱。石柱上端横贯云板,柱 顶有莲座圆盘,莲瓣中间饰有珠串,圆盘上置石狮一只。
    石狮子是卢沟桥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载司成集》载:“桥上两旁皆石栏, 雕刻石狮,形状奇巧。”望柱头上的石獅,姿态各异,极尽变化之能,有的昂 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注目凝神,紧盯桥面;有的侧身转项,两两相对, 似在娓娓倾谈;有的低首垂目,爪抚幼狮,似在轻轻呼唤;有的双耳竖立, 宁神屏息,似在聆听桥下潺潺的水声。
    这些石獅皆有雌雄之分,雌者多在抚 戏幼狮,雄者在滚弄绣球。大狮子身上的幼獅,小者几厘米,大者十余厘米, 神态也很生动。它们三三两两,有的爬在大狮子身下,有的伏在大狮子背上、 头上,有的躲在大狮子的怀里游戏,有的在戏弄大狮子的铃铛或飘带上的绣 球,有的隐于大狮子的腹侧、腋下,仅仅露出半个头或一张嘴,真是千姿百 态,活灵活现。
    由于它们若隐若现,神态迷人,加以数目众多,不仔细观察, 就不易发现、数清。故此,就有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歇后语, 古籍上甚至也有这样的记载。如明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上载:卢沟桥“左 右石栏刻为狮形,凡一百状,数之辄隐其一。
  ”明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上亦 云:“数之辄不尽。  ”而传说则谓:如果真的数清了,狮子就会全部跑掉。卢 沟桥上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解放后,北京有关部门采取编号清点的办法。查出桥上共有狮子485只, 其中,望柱头上的大狮子281只,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198只,顶栏杆上充 为抱鼓石的大狮子2只,华表上的狮子4只。
  1979年,又在河中靠中心墩处 发现一只大狮子,并复数小狮子为214个。  这样,卢沟桥上狮子总计应为 502只。这些狮子按其雕刻风格可分为四类:为数不多的身躯瘦长,面部较 窄,腿脚挺拔有劲者为金元时期的原物;而那些身躯较短、足踏绣球或小狮、风化较甚者,系明代补配的;那些雕刻细腻、突胸张嘴、头上卷毛高突者是 清康熙、乾隆及稍后一段时间内所增补的;而外表较新雕刻却比较粗陋的, 可能是清末到解放前夕修补的。
    雄伟壮观的卢沟桥数百年来,引发了我国无数文人、学者的遐想,留下 了许多动人的诗词画卷。元张野和卢亘在《满江红》词和《卢沟桥即事诗》 中,分别以“卧虹千尺”和“苍龙北峙飞云低”来形容卢沟桥的壮观。
  “卢沟 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卢沟桥西车马多。山头白日照清波”、“桥 下水,车流长,桥上客,纷如织”等诗词则生动地写出了卢沟桥的行旅风光。   古代的卢沟桥还是京华洒泪饯别之地。
  金人赵秉文的“落日卢沟沟上柳,送 人几度出京华”等诗,则道不尽故人依依惜别之情。而围绕“燕京八景”之 一的“卢沟晓月”,文人们的诗赋就更多了。古代以卢沟桥为题的动人画卷亦 为数不少。如明王绂的名画《卢沟晓月》图,徐渭也以卢沟桥为题作过画。
     在数幅卢沟桥画中,犹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代《卢沟运筏》图价值最 高。
    该图以卢沟桥为中心,桥下运送货物的木筏往来如织,桥上车骑往来不 绝于道,鲜衣怒马的差人急急催动坐骑,桥头客舍林立,酒晃高挑,一派繁 华景象,桥本身更是形象逼真,十一孔连拱,华表、栏杆、石獅与今日卢沟 桥极为相近,特别是桥头两端,分别以石狮、石象为抱鼓石,数百年后的今 天依然如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