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征地补偿费怎么管理和使用?

征地补偿费怎么管理和使用?

全部回答

2016-11-27

121 0
    《土地管理法》第47条第2款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上的附着物,安置补助费针对失地农民。
  前两项对象为物,系对物因征地受到的损失的补偿,基于损失与补偿的法律因果。  后一项对象为人,系对征地后失地农民的劳力安置,该项是基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这些补偿费的权属亦作出规定,条例第26条第1款规定: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土地补偿费应该分类确定归属并使用:(1)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  村集体作为抽象主体,象征性拥有所属成员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依照法理,在村集体失去其所有土地时,理所当然拥有该土地征用后的所有征地补偿费。
  对该征地补偿费的具体处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村集体有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决定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村集体可以将该集体收人用于开办集体企业,发展公益建设,可以分配到各户,可以分配给被征用承包经营土地的村民。
  而村集体依法对其所有征地补偿款作出的处理,应承认其合法性。若村集体将征地补偿费进行分配,则该部分征地补偿费权属依法发生转移,集体与成员间因分配决议而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  (2)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用地者在征地中,因其征地致使他人可预得收人的减少,从而造成权益损失,理应对该全部可预得收人予以补偿,此补偿性质同于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平等原理。该处的“他人”指该被征收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包括已转包经营者。
  村民的该项所得,是其财产损失的金钱补偿,故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同于村民的其他财产,性质上并不具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实际中,用地者在预算出其三大补偿费金额后,将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连同其他费用一并支付与村集体,由村集体再行处理。
  因货币所有权随占有而转移,此时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由村集体占有控制,村民并不拥有该费的所有权,其与村集体形成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村集体作为享有青苗补偿费的村民的债务人,必须将该费返还村民,村民亦可向村集体行使给付请求权。
    (3)对于安置补偿费的归属,《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安置补助费俗称“劳力安置”,是对具有劳动能力而失去劳动对象的农民的生活安置,具有很强的人身性,但安置补助费的金额多寡、支付标准并不受被征土地多寡因素影响,其标准更多地考虑受安置农民个体因素。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