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反映了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 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全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
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左迁:降职。
蓝关:在蓝田县南。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
庆三年 (823)进士,任大理丞。 ②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九
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元和十四年 (819)正月,
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藏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派宦官迎入宫廷供奉,
韩愈上《论佛骨表》谏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州治潮阳(今属广
州)距长安八千里。 ③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品评】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
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百姓何人,岂合
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
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
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
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
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
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
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
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
“朝奏” 与“夕
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
“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
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
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
可留京师,迫遣之。
女??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
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
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
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
“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
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
深广,遂成千古名句。
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
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
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
“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
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