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你对《日本沉没》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

全部回答

2007-05-08

0 0
    不知楼主说的是哪一部《日本沉没》,恰好前几天刚看完70年代的老版。 一部三十年前的电影,本来吸引不起我什么兴趣,但看完以下的文章后,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部流行于70年代科幻电影。
   本人不才,虽然看完电影后有很多感想,却因笔拙难以表达,只好借他人之口来表达我的想法,也希望这片影评也能给搂主带来一些启发。   日本不谈“崛起”只谈“沉没”的背后 日本国民是具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
   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扎进了每一个日本人的心,留在他们的血液里。是日本崛起的源动力。 当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民众反而冷静自省和谨慎忧患,毫无崛起之声,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上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战后崛起、第一次超过所有西欧列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时,日本举国却并无“崛起”言论,反而大谈“沉没”。 《日本沉没》。
  这是一部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小说售出385万本,作者获利1。  2亿日元。而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观众达880万人次,票房收入40亿日元,震动了东瀛列岛。一时间,“日本沉没”成了当时日本最走红的话题。
   3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06年日本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难得的佳绩。但日本又重新拍摄《日本沉没》,该片上映3天即有90亿日元票房收入,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日本的忧患意识主要是来自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例如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教诲等,使日本人受益极多,非常推崇,即使在环境好转时也不会轻易丢弃。
   日本这种忧患意识的渲染、灌输由来已久。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
  日本的忧患意识中存在一些过度抑郁及排外情结,有的甚至成为日本当年走上战争道路的间接诱因,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崛起”---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时,往往少见大张旗鼓的宣传与颂扬,反而是愈加冷静、谨慎的自省与忧患。
    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可能这就是日本经济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在历经“日元升值”“泡沫破灭”“平成萧条”等之后,仍能保持自身优势的原因之一。 忧患意识这本是我们文化的精髓,却可以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之中。
  可我们确漠视他。这可是要吃苦头的。 实事求是,冷静自省,埋头苦干时,这个民族就会有起色、有出路、有发展。  日本近在我们身边,是中国发展最好的一面镜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
      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
  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因此,胡主席提出增强“三大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007-05-09

58 0
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倒不是他们什么民族的特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是我们中国人提出的,而是日本人本身人口多,资源贫乏,要维持生存,往往需要向外侵略,日本沉没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醒日本人,你要不沉没,就要向外侵略.固守日本列岛要注定灭亡.所以我们倒要警惕!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