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叶公好龙全文的解释

解释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也不要译文,其中一些词或句就行了.

全部回答

2007-03-02

0 0

    春秋时,陈国的子张听说鲁襄公爱结交读书人,便特地前往 鲁国,希望在鲁襄公手下谋一份差事。 子张到鲁国的都城曲阜后,过了七天,鲁襄公还没有接见他。 于是他编了一个故事,让别人传给鲁襄公。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古时候,楚 国叶地有个贵族名叫沈诸 梁,人称叶公。  此人最爱好的是龙。他家有许许多多用曲尺描画 和用凿刀刻画成的龙。从外屋到里屋,到处雕了花纹来摹拟龙。
   连各种用品像杯、盘、碟、茶几、衣服、被帐、座垫等等,也都 有龙的图案。叶公整天欣赏着各式各样的龙的模样。他这样爱好 龙,远近都闻名。 这件事终于让天上真的龙知道了。  它非常感动,决定亲自去 向叶公表示谢意。
  真龙飞到叶公家里,把头探到窗户中去,尾巴拖 到厅堂上。叶龙虽然一天到晚生活在龙的环境中,但未曾见过真 龙。一见真龙,顿时大惊失色,魂飞魄散,躲开龙转身就跑。 故事完了,子张评论说:“原来,叶公所爱好的只是画出来、 刻出来的假龙,而不是货真价实的真龙!” 很明显,子张是借这个故事,来讽刺鲁襄公表面上爱结交读 书人,实际上并非真的要重用读书人。
     后来,人们从中概括出“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某 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情,实际上不是真正爱好它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
  

2007-03-01

102 0

    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  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