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读书笔记

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写3000字的读书笔记,分几篇来写。几篇加起来是3000。我是中学生。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比如一些名著的读书笔记。

全部回答

2007-02-25

0 0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 内容摘要: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
  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 感想与感受: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  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
  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
  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
  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
    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
  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段落选抄:此时此刻,我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纯洁的、飘忽不定的思绪,但这种思绪是细腻的,像蛛网一样透明,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它们往往是突然爆发,马上就像陨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忧伤。这有时会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这时你的生灵在沸腾,在融化,渐渐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形状,于是你的心灵的面孔就这样产生了。
   朋友 ——《朋友》 很喜欢贾平凹的作品,因为很美;很喜欢贾平凹的风格,因为浪漫;很喜欢贾平凹的内涵,因为真实。  我看过很多名家的散文,各名家因为其各自的“招牌”不同,使我大饱眼福,可能是性格所致吧,我更偏爱贾平凹的散文。
   我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剪报的习惯,记得在《时报》的一期“语录”中,我摘抄过这样一段话:“我作过大概的统计,有危难时护佑过我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我的朋友,有帮我处理鸡零狗碎的事的朋友,有利用过我又翻过来揣我一脚的朋友,有诬陷过我的朋友,有加盐加醋传播过我不该传播的隐私而给我制造了巨大麻烦的朋友。
    成我是的事我的朋友,坏我事的也是我的朋友。”这段话中,寻找一下,总有一条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朋友的类型。这里已经概括得很详细了,人生旅途中无非遇到过的就是这些了。舍己为朋、两肋插刀、雪中送炭、在背后使“软刀子”的——年过三十的人一定早都见识过了。
  但对于我们“八九点钟的太阳”而言,友谊的纯洁度还是很高的,因为毕竟不会涉及到金钱和利益,我们这些大人们眼中的孩子们更重视的是“玩”,所以,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老人们常说:“二十岁之前几下的挚友将是终生的朋友。
  ”没错,过客不少,真正需要你认真对待的友谊又有几份呢?贾平凹对于朋友,理解得淋漓尽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磁石吸的就是关于铁的东西呀。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都没有喽!”这个比喻我认为非常精彩,这也正是贾平凹的性格所在。
    的确,人缘好的人明显比其他人要快乐的多!我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为“仁兄”,她在生活重镇的是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她的成绩很糟、行为也较他人孤僻,可见若是没有了磁性,那么他就连钉子都做不成了。
  对于朋友一次而言,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没有一点体会,只要身处社会,就不可能避免,即使是陶渊明,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的。  老爸有两位挚友,常来家里做客。每当这时,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溶溶的温馨,他们在一起喝茶,随意地聊着,时不时“呵呵”地乐成一团,这得很惬意。
  人生有这些就足够了。对于朋友,我们总会无意识地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等级,就好比有许多不同高低的格子,在每个格子里都放有许多瓶子,每个瓶子里又有许多名字,一个名字代表一个朋友。  当我们需要帮助时,最顶层格子里的瓶子便会自动打开,为我们指点迷津;当我们被最底层的瓶子重伤或激怒时,这些瓶子会自动被我们丢得很远。
  这便是人们对待朋友的心理。当然,朋友还是多多益善得好。贾平凹认为:“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荡,担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以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有有狗吠。
     我有几个挚友,几天不见总要打电话问候,这且说的是放假;就是度周末,也总忘不了和对方狂聊一通。真不知道,到底我是磁石还是她们诗词时,但我想,如果磁石和磁石吸在一起效果一定会更好,也许我与我的挚友就是如此吧!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
    作者在这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了回忆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
    有读书机会了,学校又是“乌烟瘴气”,想看的书,长辈认为不对,学了知识,却什么也做不成;爬了几次桅杆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就能掘出金银铜锡来么?是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
  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
    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灌输不来的。
     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起起落 中国四大名著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伊索寓言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讲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却又扔下山羊自顾自走了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也许大家看了都会说:现在哪去找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碰见了一回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车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要换点零钱。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觉得它他长的贼眉鼠眼的。
  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全车的人没一个人理他。  那个人说的很诚恳,直到说第三遍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说:我和你换吧!那人好像很激动,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喊,还说可算遇到个好人了。
  等到他俩换完钱,那个想换零钱的人便说他有点事儿,在汽车刚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车,一会儿就消失了。等到汽车又上路的时候,只听那个换钱的人说:“哎呀,妈呀!这是假的!” 只见他两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阳光底下反复的照来照去。
    没一会儿,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说:“那些钱是给家里买东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个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现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了我们另外一种道理。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了。  我觉得这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比娇小,这样不就取人之短,补己之长了吗?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了。
  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这篇寓言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农民嫌自己的庄稼长的太慢,便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办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个个的拔高了许多,这样看起来,它的苗子确实长的很快。
  可家里人听说这事之后,就又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见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长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  这个小小的成语故事和《老鹰和乌龟》的意思相同,它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

2007-02-25

130 0
天下文章一大抄,各大报纸都有,羊城晚报上最多。 不过,读书笔记还是自己看过的写起来好,因为我老师爱看报子,郁闷!这样可以问心无愧!

2007-02-25

124 0
名著看看 就可以了 哪用的着写读书笔记啊 写这个有什么用啊 浪费精力 还不如做其他事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