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不引进米格-29,据我
在决定购买苏式飞机前,我们确实对SU和MIG均进行过考察。但据说MIG飞机不向我们提供技术转让,只卖成品,这一点不如SU,所以我们就选中了SU了。
再有就是由于苏联时期,军方对设计局的要求分工不同,“米格”长期设计野战前线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负责国土防空战斗机和中远程对地支援作战飞机的设计。 米格的前线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因此米格战斗机相比起同时期的苏霍伊战斗机型号,一般轻而小,因此航程短,火控武器系统相对落后一些。到了米格-29时代,这一情况仍没有改变。 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全部
在决定购买苏式飞机前,我们确实对SU和MIG均进行过考察。但据说MIG飞机不向我们提供技术转让,只卖成品,这一点不如SU,所以我们就选中了SU了。
再有就是由于苏联时期,军方对设计局的要求分工不同,“米格”长期设计野战前线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负责国土防空战斗机和中远程对地支援作战飞机的设计。
米格的前线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因此米格战斗机相比起同时期的苏霍伊战斗机型号,一般轻而小,因此航程短,火控武器系统相对落后一些。到了米格-29时代,这一情况仍没有改变。
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原设想重型的苏-27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米格-29则作为补充的轻型前线机种。这类似于美国F-15与F-16的搭配,但美国构筑这一搭配的起因是经费问题。
米格设计局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只能当配角,私下力求使米格-29的设计更加全面,可承担更多类型的任务。但由于总体规划的限制,最终米格-29的整体性能和作战能力仍无法与苏-27相比,尤其是作战半径小、火控武器系统较差,给米格-29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屡受挫折的伏笔。
楼上说得也是有道理的。60年代末,苏联总参谋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提出了相对应的PFI计划。PFI是俄语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的缩写,意即“先进战术战斗机”。
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一个是“TPFI”计划,T代表tyazholyi(重);另一个是“LPFI”计划,L代表Legkiy(轻)。LPFI计划全称为“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促生了米格-29战斗机。
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
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缩小版。随后生产了约19架原型机。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
可见米格-29最初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研制的,后期的改进型号逐步具有了空地攻击和反舰能力。具体到空优作战任务方面,苏联空军通过分析其空战经验和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要求米格-29必须既能胜任机动格斗,又能进行超视距空战。
从这一点看,其功能确实有和我们J10相重复的地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