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阭郎归

词牌名:阭郎归,亦称>,>双调47字,请网友献上几首.

全部回答

2007-02-01

0 0
     阮郎归   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   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司马光词作鉴赏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碧桃春》等,此词咏其本意。  典出汉刘晨、阮肇遇仙之事,此调常用来写冶游、艳遇,这首词也是如此。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写一叶渔舟,于无意间进入春山仙境,领略到与人世间不同的悠闲岁月。“容易”,轻易。其所以能轻易地进入仙境,正表示有某种因缘使然。“春山”,则暗示山中花事繁闹,春景宜人,刘、阮故事中也有“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的描述。
    这两句流露出初入仙境时一种意外的欣喜和新奇的感受。“绮窗纱幌映朱颜”,绮窗,雕花的窗户。纱幌,薄纱窗帘。朱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作者不正面写女子的姿容,而透过玲珑的雕花窗和掩映的薄窗纱剪出她的倩影,用笔空灵,缥缈若仙。
  紧接一句“相逢醉梦间”,则承上句蒙胧恍惚之境,写艳遇的心理,面对天仙般的女子,只觉得醺醺如醉,忽忽如梦,不知是真还是幻。     过片“松露冷,海霞殷”二句,以松间夜露和海上朝霞,写山中晨昏景色的变化,暗示时序推移,离别之时将至。
  写景静中有动,且为下句“匆匆整棹还”暗中过渡。整理舟船,匆匆欲归,是写尘心未泯,仙缘已尽。但也可以另作一解,即所谓“欢愉之日苦短”,感到欢会未久,却匆匆就要归去,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和追迹之情。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慨叹别后桃源路渺,无从相见了。寂寂落光,潺潺流水,回应开头春山渔舟,表示时移境换,且暗喻前情已如水流花落,一去不返。   这首小词风格婉丽,见出一代名臣司马光的别样情怀。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词中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美。词人采用对比手法,明写“咽新蝉,暗与蝉声乱鸣时相比,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沉静。
  此处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作者将四周的无声无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由环境的静寂体味到主人公的悠闲自得之情。   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象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除夕,作者由谪徙郴州时,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之一。
  全词于浅语、淡语中蕴有深远意味,抒写了无比哀伤的情感,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   起首二句,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  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也看不到。自“湘天”至“庭院虚”,寥寥十二个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湖南南部的天空,到蜗居一室的狭小的贬所尽包其中。
    而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个中意味,耐人琢磨。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丽谯,指城门楼,语出《庄子。
  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诗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除夕之夜,人们是阖家守岁,而此时此地的词人却独居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过来的画角声。
  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是乱石,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这种情况下,词人是怎样熬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可以想见。     “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
  而一个“徂”字,则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然而到了过片,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是如今却象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
    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无比深沉的感情。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峥嵘,喻不寻常,此言岁月之艰难。
  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言外之意是: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了,接着又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外。     词的结尾意思是说,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而自己贬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何能带来书信呢?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却把它当事实引用。据说“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见陆佃《埤雅》)。     此词写除夕之夜难眠的冷寂环境和孤凄心情,以及被贬日远和音信久疏的痛楚。
  全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融为一体,含蓄巧妙,意味深长,正如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所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 。
  

2007-02-01

54 0
    1、 阮郎归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2、阮郎归 宋。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3、阮郎归 宋。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4、阮郎归 宋。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5、阮郎归 现代。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游啼鹃,江南二十年!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